[发明专利]一种天然的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2304.4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钟青萍;上官文丹;方祥;廖振林;王洁;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5/747 | 分类号: | A61K35/747;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赵崇杨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细菌 群体 感应 抑制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的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即鼠李糖乳杆菌LGG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的活性,其对副溶血弧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其调控的相关表型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不抑制细菌的生长,故可将其作为新型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用于防治由群体感应调控的细菌。此外,本发明所用鼠李糖乳杆菌LGG为食源性乳酸菌,所得群体感应抑制剂绿色、安全、高效,既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也为防治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污染和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天然的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病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河口和海洋环境中,在鱼、贝、虾、蟹等海产品常可发现。副溶血弧菌能导致水产动物或人的细菌性感染疾病甚至是死亡。生物被膜是指细菌聚集黏附于生物或非生物表面后,通过生长繁殖及分泌胞外聚合物,将自身包裹在其中形成的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成膜状聚合体。副溶血弧菌形成的生物被膜为菌体生长提供了天然保护屏障,增强膜内菌抵抗外界不利环境、产生耐药性并导致持续性的污染和感染。副溶血弧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指细菌之间借助信号分子进行通讯的过程,使大量的细菌随着种群密度和物种组成的变化而改变生物学行为,包括毒力因子分泌、生物被膜形成、孢子形成、胞外水解酶和胞外多糖的产生等。与通过破坏细菌蛋白质等的合成,干扰微生物重要生命过程而致使微生物死亡,达到治疗感染目的的传统抗菌药物不同,QS抑制剂(QS inhibitors,QSIs)是具有QS淬灭作用的一类物质。不同的QSIs能在不影响细菌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通过抑制QS信号分子的生物合成,降解信号分子,与信号分子竞争结合受体位点,或结合以清除信号分子等方式来干扰细菌QS过程,从而降低致病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利用QS作为控制感染的靶标筛选高效的QS系统干扰药物有望成为解决耐药细菌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乳酸菌作为公认安全的食品安全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学、农业等领域。从乳酸菌中挖掘QSIs不失为一种安全和高效的方式,目前乳酸菌源QSIs正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黄湘湄等公开了海洋源乳酸菌AI-2类群体感应抑制剂对单增李斯特菌抑制效果的研究(黄湘湄,吴雅茜,刘颖,等.海洋源乳酸菌AI-2类群体感应抑制剂对单增李斯特菌抑制效果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9,035(004):36-42.)。其以测定报告菌哈维氏弧菌BB170的发光值作为筛选指标,从16株海洋源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单增李斯特菌AI-2信号分子的群体感应抑制剂,其中发现菌株Pediococcuspentosaceuszy-B-1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率最高。但其针对的是单增李斯特菌,且其所述群体感应抑制剂为海洋来源的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安全性不能保障。
目前还未有针对来自水产品的副溶血弧菌的乳酸菌源QSIs,相关方面的研究也相对匮乏。因此,开发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乳酸菌源QSIs,不仅可丰富QSIs,拓宽乳酸菌的应用,也可为防治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污染和感染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上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天然的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然的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抑制剂在制备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抑制剂在抑制细菌AI-2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活性或在制备抑制细菌AI-2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活性的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抑制剂在防治AI-2类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的细菌或在制备防治AI-2类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的细菌的抗菌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23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