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和生产水联合置换井筒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3605.9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冬;张明;杨泽军;秦逸涵;黄喆;王春升;朱海山;崔月红;静玉晓;王祺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E21B43/16;E21B43/20;E21B41/00;E21B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任文娟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 生产 联合 置换 井筒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和生产水联合置换井筒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生产分离器,生产分离器的第一入口通过生产管汇与生产井口的出口连接;原油生产外输系统,包括原油外输泵,原油外输泵的输入端与生产分离器的油相出口连接,原油外输泵的输出端与外输海管连接;生产水处理系统,包括聚结脱气罐,聚结脱气罐的第一入口与生产分离器的水相出口连接,聚结脱气罐的水相出口与生产水排海口连接,井筒置换系统,包括压井泵和柴油罐,压井泵的输入端与柴油罐的出口连接;充气系统,包括充气罐,充气罐的出口分别与生产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以及聚结脱气罐的第二入口连接。本发明可以根据平台的生产井数量、压井柴油、生产水的用量,合理选择压井介质的来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和生产水联合置换井筒的装置及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海上高凝原油生产井在长时间停产时柴油和生产水联合置换井筒的装置及方法,属于海上油田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海上油田开发过程中,针对高凝点原油,在油田停产,油井长时间关井时,当井流物温度低至原油凝固点温度时,原油将在井筒内凝结,发生凝管现象,从而会对井筒流动安全保障及油田的正常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为此,海上平台针对高凝原油,在停产进行井筒置换时,均采用柴油进行井筒置换。对于生产井数较多的平台,在平台停产之后,需要大量的柴油进行井筒置换,平台的柴油罐罐容设计往往也会比较大,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平台的投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柴油和生产水联合置换井筒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可以根据平台的生产井数的多少,以及压井柴油、生产水的用量,合理选择压井介质的来源,灵活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柴油和生产水联合置换井筒的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生产分离器,所述生产分离器的第一入口通过生产管汇与生产井口的出口连接;
原油生产外输系统,包括原油外输泵,所述原油外输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生产分离器的油相出口连接,所述原油外输泵的输出端与外输海管连接;
生产水处理系统,包括聚结脱气罐,所述聚结脱气罐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生产分离器的水相出口连接,所述聚结脱气罐的水相出口与生产水排海口连接;
井筒置换系统,包括压井泵和柴油罐,所述压井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柴油罐的出口连接,所述压井泵的输出端通过压井管汇与所述生产井口连接,所述压井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生产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分支管线,所述压井泵的输入端与所述聚结脱气罐的水相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分支管线,所述第一分支管线与所述第二分支管线被配置为对所述压井泵入口处的来流物进行切换;
充气系统,包括充气罐,所述充气罐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生产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以及所述聚结脱气罐的第二入口连接,所述充气罐被配置为向所述生产分离器和所述聚结脱气罐补充气体,维持操作压力。
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生产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生产水增压泵和水力旋流器,所述生产水增压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生产分离器的水相出口连接,所述生产水增压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水力旋流器的水相出口与所述聚结脱气罐的第一入口连接。
所述的装置,优选地,还包括污油罐,所述污油罐的入口分别与所述水力旋流器以及所述聚结脱气罐的油相出口连接,所述污油罐的出口与所述生产分离器的第一入口连接。
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井筒置换系统还包括吊机腿柴油罐,所述吊机腿柴油罐的出口与所述压井泵的输入端连接,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三分支管线。
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生产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与所述压井泵的输入端之间采用可拆卸快速接头连接,所述聚结脱气罐的水相出口与所述压井泵之间采用可拆卸快速接头连接。
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生产井口与所述生产分离器之间还设置有测试管汇,所述测试管汇上设置有多相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36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