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3831.7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6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邵文渊;郭稼逸;金秀华;黄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89 | 分类号: | G01S13/89;G01S7/02;G01V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张赏 |
地址: | 21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成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成像装置,包括发射源、引导腔和透射屏。发射源从系统前端发射电磁波,并且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透射屏由透射单元组成,单个透射单元包含一个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开关和隔离电阻,发射天线构成透射屏发射面,接收天线构成透射屏接收面,电控开关用于控制透射单元的通断状态,决定电磁波向外辐射或者被隔离电阻吸收。引导腔连接发射源与透射屏,使之处于一个密闭空间中。本发明利用透射屏等效雷达阵列,大大降低了硬件成本与数据收集难度,同时又保留了电控扫描的方式,保证了极高的扫描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波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主要安检方式是人工检查、金属检测仪器以及X光安检机。利用金属探测仪的人工检查方式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X光由于电离特性,对人体有着一定程度的伤害。毫米波安检技术具有穿透能力强、对人体辐射小且分辨率高等先天优势,成为现代人体安检的重要手段。毫米波成像技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人体安检方案,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商业价值。
目前用于近场毫米波成像的主要为主动成像与被动成像技术。主动成像方法主要为全息成像技术,为了满足其空间采样率以及雷达口径的要求,目前常用方案主要有机械合成孔径方案,即将多个雷达呈一维排列,电机驱动雷达阵列沿垂直方向做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例如门式毫米波安检仪以及圆柱式毫米波安检仪。其缺点在于机械传动的使用导致检测效率降低,平均单次扫描耗时过长;且机械机构的运动精度以及抖动会带来空间采样的误差,在高频段时尤其明显;其次机械传动结构会带来使用寿命以及维护的各种问题,设备灵活度很低,搬运难度大;最后,哪怕采用机械机构,一维雷达阵的造价仍然非常高昂,而且需要多个数据通道传输各个雷达的数据,这也是目前毫米波安检设备成本居高不下,没有大面积普及的原因。第二种常用方案是平铺式雷达阵列方案,即在一维雷达阵列的基础上,在垂直方向继续平铺雷达单元,直到整个扫描平面被雷达覆盖,此方案是电控扫描因此扫描速度最快,完全可以达到高人流量使用需求,但是二维平面平铺雷达单元,会导致硬件成本几何倍数的增加,以及数据采集难度的几何倍数增加,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硬件成本高、采样效率低、设备灵活度低,无法进行大面积商业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批量生产制作的微波成像装置,能在最大限度降低硬件成本的同时保留最高的采样速度,即电扫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波成像装置,包括:发射源、引导腔体和透射屏;
所述发射源用于主动发射电磁波,以及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以及根据回波信号进行图像重构;
所述透射屏包括若干基本透射单元;所述基本透射单元包括单个屏发射天线、单个屏接收天线、单个电控开关和单个隔离电阻;所述屏接收天线依次连接电控开关和隔离电阻;透射屏的接收面正对发射源,透射屏的发射面正对待测物体;
所述引导腔用于连接发射源和透射屏,使发射源和透射屏中间的电磁波通路处于密封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源至少包含一个源发射天线、一个源接收天线和一个射频处理系统;
所述源发射天线用于发射电磁波;
所述源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所述射频处理系统用于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最终的回波数据,以及,基于回波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进一步的,
根据发射源到各基本透射单元的距离计算相位因子:
根据相位因子结合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得到修正后的回波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38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微波成像系统
- 下一篇:一种加气混凝土建材全自动蒸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