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3898.0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8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游文华;张惜嘉;李宁宁;张进;杜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K67/033;A01M9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食性 昆虫 控制 莲子 方法 | ||
1.一种利用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选取喜旱莲子草入侵或易入侵的田地;
(2)昆虫培养:野外自然条件下捕获兼食性昆虫和专食性昆虫,置于昆虫培养装置中培养一段时间,扩大种群规模;为保证昆虫种群,限定初次培养时投入昆虫培养装置中每种昆虫的数量和雌雄比例;而且,为防止种群退化,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向培养装置中补充野外虫源;昆虫投放时间需结合每个物种的最适生长条件及当地气候环境进行适当调整;
(3)投放步骤(2)所培养的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与步骤(1)的田地中,即可抑制喜旱莲子草的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野外自然条件下捕获兼食性昆虫为但不限于短额负蝗;所述专食性昆虫为但不限于莲草直胸跳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置于昆虫培养装置中培养一段时间为5~15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专食性昆虫选择莲草直胸跳甲时,所选的需生物防治的样地土壤湿度不小于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初次培养时投入昆虫培养装置中每种昆虫的数量不少于10头;所述昆虫培养装置的每种昆虫的雌雄比例为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选择的专食性昆虫为莲草直胸跳甲时,初始投放数量至少达到40头;当选择的兼食性昆虫为短额负蝗时,初始投放数量为10~20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为防止种群退化,所述每隔10~15天需要向培养装置中补充野外虫源至少达到20头,雌雄比例为1:(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投放兼食性昆虫和专食性昆虫时:昆虫的投放存在先后顺序,间隔时间为7-8天;优先投放传代时间间隔长或是种群建立、回复时间长的昆虫物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兼食性昆虫和/或专食性昆虫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专食性昆虫若选为莲草直胸跳甲时,投放数量为20~40头/m2;兼食性昆虫若选为短额负蝗时,投放数量为4~8头/m2;其中,投放所述兼食性昆虫与专食性昆虫时,兼食性与专食性昆虫的投放数量比为1:(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38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边缘计算平台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天线装置及无线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