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液港安全型无损伤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4876.6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1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思;谭方方;袁嘉;姜盛;谢大俐;周成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安全 损伤 刺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液港安全型无损伤穿刺针,包括穿刺组件、输液组件和输气组件,穿刺组件包括导管座、防刺座、针管座和穿刺针芯,导管座前端固定连接有柔软导管,导管座外壁上设有两个相对蝶翼柄,防刺座中心轴线开设有针芯通孔,防刺座前端与导管座后端套接,防刺座前部卡接有前边连接有弹性片的凹型件,防刺座收容有限止块,限止块上开设有与针芯通孔相对的限止孔,穿刺针芯前端设于导管护套内,后端与针管座内顶部固定连接,弹性片向后弯曲与穿刺针芯表面相抵触,针管座套设于防刺座外壁上,穿刺针芯表面靠近前端部设有突起,输液组件和输气组件与导管座连接。本申请通过一次穿刺可通过柔软导管多次输液且不会从穿刺点脱落,不会造成针刺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港安全型无损伤穿刺针。
背景技术
输液港是一种可供反复穿刺的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注射座由穿刺隔、侧壁和基底、储液槽及缝合孔构成。输液港在使用时,需使用配套的穿刺针穿刺进入到注射座内,再连接输液器进行药物静脉输注。目前临床中,对输液港进行穿刺扎针时,先用非主力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固定注射座,将输液港拱起,然后主力手持穿刺针自非主力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中心垂直刺入,穿过注射座的穿刺隔如硅胶隔,直达注射座的储液槽底部。
实际使用过程中,输液港在需要输液时才将穿刺针向穿刺隔中刺入使用,不需要输液时将穿刺针从穿刺隔中拔出,紧致的穿刺隔如硅胶隔能将拔出后的穿刺针的间隙瞬间挤满。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首先穿刺针这样多次穿刺会形成多次切割,从而影响阻菌穿刺隔的紧致性,最严重的后果是阻菌穿刺隔中形成间隙,导致输液港无法起到阻菌效果;其次在临床操作中发现,医护人员在拔出穿刺针时由于本能反应,穿刺针会存在刺伤医护人员的可能;再次由于穿刺针基本为不锈钢制成,因而输液港在输液治疗过程中,由于固定穿刺针的敷贴松动、固定方法不妥或外力牵拉等原因,不锈钢穿刺针很容易从穿刺点脱落出来,造成药液外渗导致患者皮肤组织坏死,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使得输液安全得不到很好保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输液港穿刺针多次穿刺穿刺隔会影响阻菌穿刺隔的紧致性和存在刺伤医护人员的可能,以及不锈钢制成的穿刺针很容易从穿刺点脱落出来,造成药液外渗导致患者皮肤组织坏死,使得输液安全得不到很好保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液港安全型无损伤穿刺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输液港安全型无损伤穿刺针,包括穿刺组件、输液组件和输气组件;其中,所述穿刺组件包括导管座、防刺座、针管座和穿刺针芯,所述导管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导管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柔软导管,所述柔软导管上套设有与导管座前端插接的导管护套,所述导管座的后端紧密插接有密封塞,所述导管座的外壁上设有与导管座轴向垂直的两个相对蝶翼柄,所述防刺座的中心轴线开设有贯穿前后端壁的针芯通孔,所述防刺座的前端与导管座的后端套接,所述防刺座的前部开设有凹型腔,所述凹型腔内卡接有凹型件,所述凹型件的底部前边连接有弹性片,所述防刺座的后部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收容有限止块,所述限止块上开设有与针芯通孔相对的限止孔,所述针管座的外壁上设置有持针柄,所述穿刺针芯的前端设于导管护套内,所述穿刺针芯的后端顺序穿过柔软导管、导管座、密封塞、针芯通孔和限止孔与针管座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凹型件前边的弹性片向后弯曲与穿刺针芯表面相抵触,所述针管座套设于防刺座外壁上,所述穿刺针芯表面靠近前端部设有当穿刺针芯退出至限止块时与限止孔配合卡接的突起;所述输液组件包括延长导管,所述延长导管的一端与导管座连通,另一端连接有输液接头,所述延长导管上套设有止流夹;所述输气组件包括设置于柔软导管和导管座上的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的前端连通有固定围设于柔软导管周向表面且在充气膨胀后可卡在穿刺点里面的光滑气囊,所述输气通道的后端与设置于导管座外壁上的注气管连通,所述注气管远离导管座的另一端紧密插接有注气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48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