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抗压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6042.9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严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弘达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9/04;H01B7/02;H01B7/18;H01B13/02;H01B13/06;H01B13/14;H01B13/24;H01B13/008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尉敏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抗压 同轴电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抗压同轴电缆,包括多股镀锡铜丝绞合而成的内导体、包覆在内导体外侧的绝缘层、包覆在绝缘层外侧的外导体、及包覆在外导体外侧的外护套;绝缘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软聚氯乙烯层、耐冲击缓冲层及软聚氯乙烯层;耐冲击缓冲层为胀塑性类凝胶体;胀塑性类凝胶体原料包括两亲苯乙烯粒子、接枝羧甲基纤维素钠、乙二醇;通过上述结构与材料的结合,本发明得到的电缆经过循环多次冲击、弯折,依旧可保持电缆的稳定运行,且即使长时间静置也不影响电缆的抗冲击性能,制备方法简单,普适性好,非常利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抗压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最常见的同轴电缆由绝缘材料隔离的铜线导体组成,在里层绝缘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层环形导体及其绝缘体,然后整个电缆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纶材料的护套包住。
同轴电缆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其中宽带同轴电缆的屏蔽层通常是用铝冲压而成的,其特征阻抗为75Ω,这种电缆通常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常用型号为RG-59,是有线电视网中使用的标准传输线缆,可以在一根电缆中同时传输多路电视信号,但其无论是在施工还是再后续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被踩踏或者挤压,轻则会导致电缆被压扁,重则会导致里面的线芯被弄断,让该电路无法正常工作,为防止同轴电缆断裂,同轴电缆生产企业会在电缆中加入钢丝以提高电缆的抗拉强度,但这样不仅会使电缆的自重显著增加,电缆的成本也大幅增加,电缆也不易弯折,施工过程困难。
CN107993757A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抗拉抗压电缆,采用填充管填充在电力线间,填充管中添加有胀塑性流体,在电缆受到拖拽或挤压时,利用胀塑性流体在受到较大的剪切力时会产生剪切增稠的现象,抵抗由于拖拽或挤压产生的拉力或压力,防止电缆变形或断芯。但胀塑性流体稳态下呈可流动状态,需要填充在填充管中,不仅增大电缆直径,且静置稳态环境下,胀塑性流体稳定性差易发生沉降现象,此时受到冲击挤压不再具备剪切增稠特征,线缆极容易因扭曲而破损,并出现不可恢复形变甚至劈裂。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抗压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绝缘层中添加胀塑性类凝胶体,可有效克服目前胀塑性流体在静置稳态环境下,稳定性差易发生沉降的现象,本发明即使长时间静置也不影响电缆的抗冲击性能,经过循环多次冲击、弯折,依旧可保持电缆的稳定运行,制备方法简单,普适性好,非常利于推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柔性抗压同轴电缆,包括多股镀锡铜丝绞合而成的内导体、包覆在内导体外侧的绝缘层、包覆在绝缘层外侧的外导体、及包覆在外导体外侧的外护套;
绝缘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软聚氯乙烯层、耐冲击缓冲层及软聚氯乙烯层;
耐冲击缓冲层为胀塑性类凝胶体;
胀塑性类凝胶体原料包括两亲苯乙烯粒子、接枝羧甲基纤维素钠、乙二醇。
所述软聚氯乙烯层采用软聚氯乙烯塑料制成,软聚氯乙烯塑料又称增塑聚氯乙烯塑料,是指添加增塑剂的聚氯乙烯塑料,由于增塑剂的加入,提高了聚氯乙烯的可塑性、流动性、柔软性和伸长率,与胀塑性类凝胶体复配,形成的耐冲击缓冲层柔性极好,胀塑性类凝胶体不仅可有效缓冲软聚氯乙烯层在遭遇冲击时的冲击力,而软聚氯乙烯层可有效保证胀塑性类凝胶体在受到冲击时,体系快速呈现流体状态并起到剪切增稠的效果。
优选地,两亲苯乙烯粒子、接枝羧甲基纤维素钠、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3:0.5-1:10-20。
优选地,胀塑性类凝胶体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两亲苯乙烯粒子加入至乙二醇中超声1-2h,超声功率为400-500W,加入接枝羧甲基纤维素钠继续超声10-20min,得到胀塑性类凝胶体。优选地,两亲苯乙烯粒子的原料包括苯乙烯、醋酸乙烯酯、过硫酸钾、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弘达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弘达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60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量控制阀组装工艺
- 下一篇:一种高压设备冷却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