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定量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7949.7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6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望;金涛;洪海涛;李国辉;李楠;李莉;袁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10000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砂岩 渗透性 定量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定量评价方法,包括:1:选取标准井,对标准井的取心段进行连续采样,然后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分析,获得各采样点的岩心实测渗透率数据;2:根据测井资料,获取标准井各采样点的测井数据,将测井数据与岩心实测渗透率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建立测井数据与岩心实测渗透率数据之间的多元关系式;3:通过多元回归,求解出多元关系式中的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代入到多元关系式中,得到渗透率计算公式,使用该渗透率计算公式即可对测井的储层渗透性进行定量评价。本发明能够利用现有常规测井资料实现储层渗透性的定量评价,具有资料容易获取、评价准确性高、费用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定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评价通常沿用常规油气藏储层评价方法,以孔隙度作为主要评价对象,但由于致密砂岩孔隙度极低,一般小于10%,而且孔隙度结构复杂,因此以孔隙度作为主要评价对象难以真实反映储层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不仅与孔隙度有关,还与储层孔隙结构、裂缝发育程度等有关,它是储层中多种特征的综合反映,能较真实反映致密砂岩储层品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的评价通常由渗透率决定,渗透率评价可通过岩心实测,准确性高,但仅局限于少数井的局部井段,绝大部分井需要借助测井进行计算。现有储层渗透率常规测井计算主要利用孔渗关系,该方法首先利用岩心孔渗回归,建立渗透率与孔隙度的经验关系式,然后根据声波时差或密度测井曲线解释的孔隙度,依据回归的孔渗关系计算渗透率。该方法对常规孔隙型储层计算效果较好,但对于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孔隙结构复杂,岩心实测的孔渗关系相关性较差,计算的渗透率欠准确。另外,特殊测井中,斯通利波、核磁共振及成像测井计算渗透率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但由于资料获取费用高,一般测井上录取较少,难以准确开展全面系统的储层渗透性评价。
另外,为了能够提高评价的准确性,现有技术也公开了其它关于渗透性评价的现有技术,如下:
如公开号CN107917865A的文献在2018年4月17日公开的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多参数渗透率预测方法,其包括:(1)确定致密砂岩储层中渗透率的地质主控因素,地质主控因素包括孔隙度、粒度及裂缝发育程度;(2)建立孔隙度、粒度的测井预测模型及地震预测模型;(3)确定裂缝发育程度的地质主控因素;(4)根据步骤(3)得到的地质主控因素建立裂缝发育指数模型;(5)建立地震-地质约束的多参数渗透率综合预测模型。但该方法主要从地震角度对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进行预测,由于地震分辨率较测井低,地震资料的品质会影响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因此渗透率预测效果相对测井计算准确率较低。
又如公开号CN106841001B的文献在2017年6月13日公开的一种基于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分析的致密砂岩孔隙度、渗透率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成岩作用定量评价;2)选取成岩因素体现;3)选取多元线性逐步回归作为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储层质量发育主控因素分析,实现对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4)依据回归分析方法对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回归分析。但该方法主要利用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分析渗透率,以孔隙度、渗透率(k)作为因变量Y,以石英含量,长石含量,刚性岩屑含量,塑性岩屑含量,杂基含量,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岭石含量,绿泥石含量,伊利石含量,硅质胶结物含量,视压实率,视溶蚀率为自变量集合(X1,X2,X3……X12),建立自变量集合关于Y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该方法依赖于取心岩石矿物鉴定,主要是适用于薄片资料丰富的地区,对于其资源缺乏地区难以为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79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