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污泥导流筒、导流机构及污水处理强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8003.2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1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晶;徐光景;郭骐铭;王冠平;石伟;陈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大连海洋大学;光大水务(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12;C02F1/00;C02F101/16;C02F103/06;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吴雪健 |
地址: | 21110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污泥 导流 机构 污水处理 强化 装置 | ||
1.一种活性污泥导流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壁(405),导流壁(405)内部形成的区域为导流通道(406);所述导流通道(406)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402),底部设有第二开口(404);所述导流筒的底部还设有曝气位(403),曝气位(403)位于第二开口(404)的下方,曝气位(403)与第二开口(404)之间的导流筒侧部设有进水口(401);还包括导流孔(410),导流孔(410)设于导流壁(405)上;所述导流壁(405)的外侧周向上还设有导流板(430),导流板(430)设于导流孔(410)的上方,且导流板(430)的高度在远离导流筒轴心方向上逐渐降低;所述导流孔(410)沿导流筒的轴向设置有多个,每个导流孔(410)的竖直高度为L1,导流孔(410)之间的间距为L2,所述L1:L2=1:(2~5);所述导流板(430)与导流壁(405)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A=110°~150°。
2.一种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筒(400)和曝气部件(500);所述导流筒(400)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导流筒;所述曝气部件(500)设于导流筒(400)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部件(500)为水平设置的曝气盘,所述导流筒(400)的底端与曝气盘之间的竖直距离为0~10cm,两者之间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5~10):1。
4.一种污水处理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机构、鼓风单元和生化区(300);
所述导流机构为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导流机构,其设于生化区(300)的底部;
所述鼓风单元包括出风口(132),出风口(132)与曝气部件(500)相连;
所述生化区(300)的底部设有泥团区(360);所述导流机构可将生化区(300)内的污泥沉降至泥团区(360)内,所述泥团区(360)的高度H1=300mm~4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在生化区(300)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导流筒(400)的直径为D,导流板(430)的水平宽度为S,所述导流机构之间的水平距离为B,所述;所述导流机构与生化区(300)边缘的水平距离为0.5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区(300)还包括滗水器和出水口(352);所述滗水器包括升降杆(353)、进步电机(350)和排水软管(354);所述升降杆(353)与进步电机(350)相连,升降杆(353)可在进步电机(350)的驱动下进行升降;所述排水软管(354)的软管进口(3541)与升降杆(353)的底端相连,其软管出口(3542)与出水口(35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区(300)还包括排泥泵(340)和/或搅拌器;所述排泥泵(340)设于生化区(300)的底部;所述搅拌器包括第一搅拌器(331)和第二搅拌器(332),第一搅拌器(331)和第二搅拌器(332)分别设于生化区(300)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解区(200),水解区(200)内设有水解填料(201);所述水解区(200)通过溢流堰(241)与生化区(300)连通,溢流堰的高度H4=1000mm~6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大连海洋大学;光大水务(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大连海洋大学;光大水务(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80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