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亲和力抗狂犬病病毒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8615.1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胡萍;辛洪波;王纯艳;刘苏俊;张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10 | 分类号: | C07K16/10;C12N15/13;C12N15/85;A61K39/42;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殷康明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亲和力 狂犬病 病毒 全人 单克隆抗体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亲和力抗狂犬病病毒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属于生物免疫学领域。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结合片段的重链可变区具有具有如SEQ IDNO:11、13、15、17和19任一项所示的重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和如SEQ IDNO:12、14、16、18和20任一项所示的轻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该抗体的编码基因、表达载体、用途和组合物。狂犬病毒糖蛋白(Glycoprotein,GP)是该病毒表面唯一的保护性抗原蛋白。本发明成功构建了狂犬病毒特异性抗原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大肠杆菌原核系统对其进行了表达和纯化,该抗原蛋白已成功用于抗体的筛选。并且已利用我们的筛选平台成功地筛选到了5株针对狂犬病毒GP片段的特异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序列,为临床上开发治疗狂犬病的抗体药物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免疫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亲和力抗狂犬病病毒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狂犬病(rabies)主要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严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分类中为乙类传染病。世界上最早关于狂犬病的资料记载始于43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我国关于狂犬病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500年的《左传》中。许多研究认为狂犬病起源于亚洲或欧洲,18世纪或由欧洲传入西半球,19世首次在南美洲发现。目前,狂犬病存在于除南极洲外的其他各个大洲,覆盖100多个国家。该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感染机体,唾液是其主要传染途径之一。几乎所有的哺乳类温热动物,如浣熊、臭鼬、蝙蝠、狐狸都是RABV宿主,主要传染源是患病或携带病毒的犬类[7]。大多数人类狂犬病主要是被患病动物咬伤所导致,部分患者是被抓挠或伤口、黏膜等污染所引起,鲜有因移植该病患者捐赠的器官或组织而发病的案例。RABV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存在于易感动物的脑脊液。人狂犬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进展性脑脊髓炎,发病时通常有两种形式:以间接性的兴奋及幻觉伴随的狂躁型狂犬病,同时伴有恐风、恐水、恐声等症状,患者通常在7天内死亡,此外还有以肌无力为特征的麻痹型狂犬病,通常14天内导致死亡。该病潜伏期一般为3周至3个月,10天以内或长达1年及以上的报道极为少见[9]。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报道,全球每年有6万多人因狂犬病死亡,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亚非洲地区,平均每10min有1人死亡,其中50%发生于15岁以下的孩童。此外,每年约有2千万只狗被无辜捕杀,其中因狂犬病被捕杀的达38只/min。中国狂犬病死亡率位于亚洲第二,仅次于印度,死亡人数高居我国传染病死亡数的前三位。中国每年用于狂犬病防疫的资金超过100亿元,而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全球每年有1500多万人接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接种,造成经济损失高达40亿美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8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