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尖阵列与DBD组合放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9031.6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7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徐从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从裕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30002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尖 阵列 dbd 组合 放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尖阵列与DBD组合放电装置,包括外支撑件,外支撑件中安装有两组DBD电极阵列组件和一组针尖电极阵列组件,针尖电极阵列组件安装于两组DBD电极阵列组件之间,针尖电极阵列组件多个长条针尖电极,每个长条针尖电极中两个相互对称的长边侧分别成型为针尖电极侧,且每个长条针尖电极的两个针尖电极侧一一对应正对两组DBD电极阵列组件。本发明结合了电晕放电和DBD各自的优点,并改进电极的安装和拆卸方法,通过对电晕放电和DBD的结构及参数的有机组合,能适应工程应用和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放电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针尖阵列与DBD组合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晕放电和DBD是目前废气治理领域最常见的两种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其中DBD的放电密度大,相比较于电晕放电,DBD在VOCs/恶臭治理中有较大的优势,但DBD易受废气中的水汽、粉尘和黏性物质的影响,导致DBD放电不均匀以及DBD模块容易损坏;电晕放电的放电密度虽不如DBD,但电晕放电对废气中的水汽、粉尘和黏性物质不敏感,在工程应用中,特别是在恶臭治理领域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此外,目前的DBD电极存在安装和拆卸不便的问题,这也是工程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尖阵列与DBD组合放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单一的DBD放电或电晕放电在用于废气治理时分别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针尖阵列与DBD组合放电装置,包括外支撑件,外支撑件中安装有两组DBD电极阵列组件和一组针尖电极阵列组件,两组DBD电极阵列组件呈相对分布,针尖电极阵列组件安装于两组DBD电极阵列组件之间;每组DBD电极阵列组件分别包括DBD电极支撑件和安装于DBD电极支撑件中的多个DBD电极,每组DBD电极阵列组件中多个DBD电极并排排列且中心轴线相互平行;针尖电极阵列组件包括针尖电极支撑件和安装于针尖电极支撑件中的多个长条针尖电极,针尖电极阵列组件中多个长条针尖电极并排排列且相互平行,每个长条针尖电极中两个相互对称的长边侧分别成型有多个沿长边分布的锯齿针尖形成针尖电极侧,且每个长条针尖电极的两个针尖电极侧一一对应正对两组DBD电极阵列组件。
本发明外支撑件表面安装有陶瓷接线柱,电源的地与外支撑件连接以及与各个DBD电极连接,电源的输出线连接至陶瓷接线柱外侧,陶瓷接线柱内侧与各个长条针尖电极连接。
外支撑件为框型结构的模块框架,两组DBD电极阵列组件一一对应安装于模块框架的两个框口面,针尖电极阵列组件安装于模块框架内部。
本发明每组DBD电极阵列组件中的DBD电极支撑件为框型结构的DBD电极固定架,DBD电极固定架的两个对称框边作为安装框边,DBD电极固定架通过两个安装框边安装于模块框架的对应框口面;
DBD电极阵列组件中的每个DBD电极包括金属杆电极和石英管,金属杆电极的轴向两端分别固定于DBD电极固定架的两个安装框边内框壁,石英管同轴套装固定于金属杆电极外。
DBD电极固定架的两个安装框边外框壁对应于每个金属杆电极轴向端部位置分别设有安装帽,安装帽与对应位置金属杆电极的轴向端部之间通过穿过对应安装框边的连接件连接,由此实现金属杆电极轴向两端的固定。
本发明针尖电极阵列组件中长条针尖电极的针尖电极侧与对应方向DBD电极阵列组件之间垂直距离均相同,设长条针尖电极的针尖电极侧与对应方向DBD电极阵列组件的垂直距离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从裕,未经徐从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9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