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草鱼作为高级消费者的小型河流生态净化湿地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9486.8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3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蔡金傍;赵志强;刘臣炜;陈梅;苏良湖;纪荣婷;张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66 | 代理人: | 李国华;白海燕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草鱼 作为 高级 消费者 小型 河流 生态 净化 湿地 | ||
一种采用草鱼作为高级消费者的小型河流生态净化湿地,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湿地的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技术方案:1)在小型河流泥质河岸缓流区作为湿地基质;2)在基质上布置鱼类养殖网箱;3)网箱采用间隔布置,沿流线纵向交错排开;4)网箱围绕挺水植物布置;5)在网箱内养殖草鱼;6)湿地采用表面流和潜流混合方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人工湿地布置方法;一种适用于湿地净化的网箱;使湿地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经济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湿地的布置方法,特别是一种植物与鱼类合并布置的用于小型河流周边净化的湿地。
背景技术
湿地,狭义湿地(wetland)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人工湿地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污染水体净化的构造物。人工湿地可分为浮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三种类型,除了按湿地植物的种类进行分类外,现在引用最广泛的还是按水流方式所进行分类的人工湿地的叫法,它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分为表面流湿地 (Surface Flow Wetlands,SFW)和潜流湿地(Subsurface Flow Wetlands,SSFW)两类。
所谓表面流,就是废水在填料表面漫流,它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这种人工湿地水位较浅,底部含0.2m至0.3m的土壤或其他介质提供水生植物着根,并种植挺水性植物;由水位控制设施调整约0.1m至0.6m的水深;进流水在湿地表层开放性流动,水流经底部土壤层,并与植物的茎、根部接触,这种人工湿地的优点是设计简单,投资少,但缺点是负荷过小,水面冬季易结冰,夏季易孳生蚊蝇,并且散发臭气。由于该种湿地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卫生条件也不好,现在设计中一般不采用。
潜流湿地(SSFW),就是废水在填料表面下渗流;这种人工湿地往往在中间填充约0.4m 至0.6m厚的可透水性砂土或砾石作为介质,以此支持挺水性植物的生长;进流水被迫在表层下的砂土、根系及根系间流动,水在与基质和植物根系充分接触的同时被净化。由于这种湿地的水流一直在湿地内部流动,避免了表面流湿地带来的蚊蝇、臭气等弊端,因而卫生条件较表面流湿地好;同时,潜流型人工湿地的作用位点多,微生物丰富,占地面积小,处理污水效率高,因此这种湿地被广泛采用,欧洲等地区的人工湿地皆以潜流型为主。
潜流型人工湿地又分为两种,水平流(horizontal flow)和垂直流(verticalflow)。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运用管道、斜度等特殊设计使水流在湿地内部垂直分布,因此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水更均匀。由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发展比较晚,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水平流行湿地仍然占主要地位。
为了更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在原有潜流湿地的基础上,科研人员还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它由下行流池和上行流池两部分组成,较好地解决了现有人工湿地的处理局限,对水体中的常规污染物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
CN102351378B公布了一种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采用多个储水装置进行分阶段储水和净化,主要采用集水井、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和氧化塘多级处理。
CN101973635A公布了一种组合湿地植物高效净化重金属污染废水的方法。在人工湿地中,栽培6种湿地植物,分别是: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茭笋(Zizania latifolia)、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柳叶箬(Iachne globosa)、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对废水中6种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Cd、Pb、Zn、Cu、Cr、Ni) 的净化效率都达到92%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94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