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后果蔬间歇热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0135.4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1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信荣;刘新宇;王磊;章学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15/06 | 分类号: | A23N15/06;A23B7/005;F25B30/02;F25B41/20;F25B41/31;F25B41/4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0 | 代理人: | 王岩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果 间歇 热处理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后果蔬间歇热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利用螺旋式热水喷淋对置于果蔬热处理室的果蔬进行统一的间歇热处理,使间歇热处理过程连续,避免了来回运输果蔬导致的碰擦损伤,节省人力物力;通过控制高压喷嘴的开启数量以及传送带的转速,进而精确控制热激处理时间以及热激后回温时间,应用于不同种类的果蔬;喷淋热水在热激处理室充分放热后,在热处理室底部进行收集,由水泵输送到水箱,再通过热泵重新加热,循环利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热能利用率;利用蒸发器的冷量配合风机对冷却室内的果蔬进行统一的降温处理,节省运行能耗,且克服了果蔬表面被水膜包裹造成呼吸受阻等问题;本发明减少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类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采后果蔬间歇热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果蔬营养价值高、脂肪含量低,对于增强人体生理机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果蔬第一生产及消费大国,果蔬保鲜技术与方法的落后是造成采后损失的重要原因。热处理是一种采用高温使果蔬产生应激反应,可以提高果蔬贮藏品质的保鲜处理方式。间歇热处理就是把果蔬从高温环境里面移出,采取升温后回温再升温再回温的方式,反复发生的温度变化促进了果蔬热激效应多次产生,从而中断果蔬在原环境里因应力的积累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可逆损伤,可以在取得较好保鲜效果的同时,降低热伤害发生机率,且达到热效应杀菌的效果。
现有技术的果蔬采后间歇热处理,通常采用恒温水浴箱完成热激过程,其有效温度一般为35~60℃,回温过程有效温度一般为20℃左右。首先通过机械方法把果蔬批量浸入水浴箱中热激,一段时间后取出放入低温环境中回温,回温后再浸入水浴箱中,如此重复几次。但此方法一方面会导致因大量果蔬同时投入水浴箱中,使得实际热水处理温度低于预先所需的处理温度,从而热激处理的温度波动较大,影响处理效果;另一方面会造成不必要的机械损伤,而且消耗大量资源。此外,热水处理后果蔬表面易被水膜包裹造成呼吸受阻。
发明内容
为实现果蔬间歇热处理,同时改善间歇处理时工序繁杂、连续性程度低、装备占地面积大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后果蔬间歇热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后果蔬间歇热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采后果蔬间歇热处理装置包括:果蔬热处理系统、热泵系统、果蔬冷却系统和连接装置;
果蔬热处理系统包括果蔬热处理室、第一风机、加热装置、第一测温元件、高压喷嘴、液位传感器、喷淋水回流孔、第二截止阀、循环水泵、水箱、第一截止阀、恒温器、热水管路和第一螺旋式传送带;其中,果蔬热处理室为密封的腔体;在果蔬热处理室内的顶部设置向下排气的第一风机;在果蔬热处理室内且位于第一风机下设置加热装置;在果蔬热处理室内设置第一测温元件;在果蔬热处理室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高压喷嘴;第一螺旋式传送带位于果蔬热处理室内的加热装置下,果蔬热处理室内的每一个高压喷嘴正对着第一螺旋式传送带的一层;在果蔬热处理室的内侧壁下部设置液位传感器;在果蔬热处理室的底壁上设置喷淋水回流孔;喷淋水回流孔通过管道连接至位于果蔬热处理室外的第二截止阀;第二截止阀通过管道连接至循环水泵的进口;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水箱的入口;水箱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通过管道连接至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连接至恒温器的入口;恒温器的出口连接热水管路;热水管路的末端与多个高压喷嘴相对应,分成多个支路,每一个支路对应连接至相应的位于果蔬热处理室内的高压喷嘴;
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器、电磁阀和热力膨胀阀;其中,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位于果蔬冷却室外的压缩机的进口;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贮液器的入口;贮液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电磁阀;电磁阀通过管道连接至热力膨胀阀的入口;热力膨胀阀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连接蒸发器的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0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短期泊位预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