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2271.7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红;王鹏;袁培峰;王海利;张娜;王玲玲;朱吟湄;王好春;张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7/02 | 分类号: | C09J177/02;C09J151/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熔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热熔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低分子聚酰胺30—50份,硅烷接枝无定形聚烯烃30—50份,增粘树脂10—25份,抗氧剂0.2—1.5份,硅烷偶联剂0.2—2份。热熔胶中主要成分为低分子聚酰胺热和硅烷接枝无定形聚烯烃两部分,两者在对极性材料的粘接方面存在协同作用,硅烷接枝无定形聚烯烃能够弥补低分子聚酰胺对非极性塑料粘接差的缺点;同时低分子聚酰胺胶能够改善硅烷接枝无定形聚烯烃粘接强度低的状况。增粘树脂和硅烷偶联剂的加入能够进一步增强热熔胶的粘接强度;抗氧剂的加入则可以改善热熔胶的老化性能,更有利于热熔胶的长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热熔胶,同时还涉及一种该热熔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与塑料材料的粘接往往与两者的接触面积以及金属材质的类型、塑料材质的类型等有着较大的关系,金属材料和塑料材料之间的有效粘接一直都是粘接剂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溶剂型胶黏剂能够解决金属材料和塑料材料的粘接问题,但是存在粘接性差、溶剂挥发的问题。聚酰胺热熔胶不存在溶剂挥发的问题,且聚酰胺中存在大量的极性基团,如羧基、酰胺基,因此对于极性金属材料、极性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但聚酰胺热熔胶存在的问题是粘接强度不够高,对于用量最大的非极性塑料聚丙烯和聚乙烯塑料粘接性较差。目前主要通过物理共混或者化学接枝、共聚的方法对聚酰胺热熔胶进行改性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了一种热熔胶,以增强金属材料与塑料材料之间的粘接性。
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采用一种热熔胶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热熔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低分子聚酰胺30—50份,硅烷接枝无定形聚烯烃30—50份,增粘树脂10—25份,抗氧剂0.2—1.5份,硅烷偶联剂0.2—2份。
所述的低分子聚酰胺由二元酸和二元胺缩合而成,或者是二元酸和多元胺缩合而成。
所述的二元酸为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酸、十二酸、以及其它二聚脂肪酸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二聚脂肪酸又称为二聚酸,主要是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缩聚而成,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油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或妥尔油脂肪酸。
所述的二元胺是乙二胺、丙二胺、2、3-二甲基丁二胺、丁二胺、己二胺、十二烷二胺、1,4-环己二胺、聚氧丙烯二胺、聚氧丁烯二胺、聚(1,2)-二甲基氧乙烯二胺、氧丁烯二胺环己二(甲胺)、异佛尔酮二胺、哌嗪、二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N-丙基哌嗪等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低分子聚酰胺的具体合成方法为:将二元酸加入四口烧瓶中,加热110—130℃搅拌混合后;开始向四口烧瓶中缓慢滴加二元胺,滴加过程中氮气气氛保护;然后升温至210—230℃反应2—3h,氮气气氛保护;最后保持温度不变并减压至0.01Mpa缩聚0.5h除去水和未反应的胺类,再降温到120—140℃放料。
所述的硅烷接枝无定形聚烯烃的数均分子量范围为6000-90000。
所述的硅烷接枝无定形聚烯烃的无定形聚烯烃部分是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聚1-丁烯、聚4-甲基-1-戊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硅烷接枝无定形聚烯烃的分子结构如下所示,其中,X为甲基或乙基,R'是碳原子数为2-6的烷基,R”、R'是碳原子数为1-2的烷基基团或者乙酰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2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电元件电磁泄漏监管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头靠上下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