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4772.9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小清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3J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5203 贵州省铜仁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锅炉 烟气 除尘 作用 余热 回收 节能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有出尘口,所述筒体转动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通过阻流板和进气口配合设置。本发明通过通过设置可振动的导热板,不仅实现锅炉烟气的余热回收工作,同时配合旋转工作的振动组件对导热板进行振动除尘动作,避免烟气中的灰尘覆盖导热板,影响导热板的余热回收效率。振动组件在转动的同时远离导热板的一端对滤网进行拉伸振动,避免灰尘堵塞滤网,提高装置的除尘效果,使得装置在保证余热回收效果的同时,通过持续除尘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众所周知,工业燃煤锅炉的平均热效率只有67%,近25%的热能通过烟气排放到大气当中,排烟温度高达200℃以上,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烟气余热资源,随着锅炉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锅炉的烟气处理装置在实际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急需去完善。
现有技术中,市面上常见的锅炉烟气排放装置虽然具备一定的余热回收效果,但是缺乏对应的烟气除尘作用,导致余热回收装置在烟气长久排放过程中逐渐被灰尘覆盖,进而导致装置的余热回收效果逐渐降低,直至装置的余热回收作用消失,严重影响锅炉的余热回收效率,相对而言,通过定期清理余热回收装置上的积灰,不仅需要停机操作,增加锅炉定期开启和关闭的资源消耗,同时提高工作人员清理过程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清理效果的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有出尘口,所述筒体转动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通过阻流板和进气口配合设置,通过进气口的气流实现排气管的转动工作,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清扫板和出尘口配合设置,通过清扫板的旋转清洁实现烟气中积尘的集中工作,所述筒体外侧设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靠近筒体的一端倾斜设有多组导热板,相邻所述导热板之间配合设置,所述导热板通过余热回收用于储水箱的水加热工作,所述排气管可拆卸连接有多组滤网,所述排气管靠近相邻滤网之间的位置摆动连接有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的一端和导热板活动连接,实现导热板的振动除尘工作,所述振动组件的另一端和滤网配合连接,实现滤网的活动除尘工作。
在上述的一种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中,所述筒体靠近出尘口的一端倾斜设有弧形的导流层,所述清扫板的一端和导流层滑动连接,所述排气管靠近导流层的一端设有支架,所述清扫板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和支架滑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中,所述排气管靠近支架的一端设有多组通孔,所述排气管远离支架的一端设有出气口。
在上述的一种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中,所述储水箱采用环形结构,所述储水箱的一端设有进水孔,所述储水箱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的高度低于出水孔的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中,所述导热板采用倾斜的环形结构,相邻所述导热板之间的高度呈阶梯状设置,相邻所述导热板之间的倾斜角度相同。
在上述的一种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系统中,所述导热板远离排气管的一端通过加热块和储水箱配合设置,所述加热块采用截面为弧形的条状结构,所述加热块和储水箱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小清,未经蔡小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7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