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探地雷达数据采集及重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5728.X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3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韩玥鸣;刘四平;黄立恒;王学科;李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测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9 | 分类号: | G01S13/89;G01S1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万文会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数据 采集 重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地雷达数据采集及重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所探测目标区域和探测要求的最小分辨率进行了解和分析;S2:根据S1所得结果计算探测步长;S3:根据S2所得的探测步长设置多个探测点;S4:使得探地雷达从目标探测区域的中心探测点出发,依次螺旋遍历所有探测点,并在每个探测点采集数据;S5:对S4中的所有的探测点按照采集顺序依次编号,并以一号探测点作为原点计算出每个探测点的二维坐标;S6:设置需要提取的数据属性;S7:根据S6中所设置的数据属性,计算获取各个探测点的二维坐标,提取相应二维坐标对应的数据并进行重组;S8:将S7中重组后的数据交由主机进行数据处理,本申请成像效率快、数据提取更准确多样及探测更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探地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地雷达数据采集及重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探测领域,通常使用探地雷达对地下介质内部特性和分布规律进行探测,从而确定地下目标的内部结构。一般的探地雷达主要由主控单元、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五部分组成。发射机根据主机命令向地下发射雷达波.而接收机根据控制命令开始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重组和处理便可进一步分析得出地下目标的内部结构。
现有的探地雷达数据采集和重组方法为:使用探地雷达采集数据时,分别有A-SCAN、B-SCAN和C-SCAN三种数据显示方式。探地雷达在探测区域的一个位置上,发射天线对地下发射脉冲信号,接收天线接收在该位置上的回波信号,以此作为一列的回波数据,称之为A-Scan;探地雷达在探测区域内沿一水平测量线方向等间隔的移动N个位置,便可接收到的N列回波信号,这种情况称之为B-Scan;探地雷达沿M条平行的测量线,完成对某一区域的测量,便可得到M*N列回波信号,这种情况称之为C-Scan。对所得到的A-Scan、B-Scan和C-Scan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后分别可得到一维、二维和三维的地下目标的内部结构成像。
但是上述探地雷达数据采集和重组方法中,在进行B-Scan时,探地雷达沿某一固定测量线方向等间隔的移动N个位置,因此所得到的B-Scan数据的方向和起始位置是固定的;每完成一次C-Scan,需要探地雷达接收M*N列回波信号,实时成像能力差,在对大面积的探测区域进行探测时效率低下;由于探地雷达在探测时是等间隔移动,因此所得数据分辨率是固定的,限制了探测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有成像效率快、数据提取更准确多样及探测更灵活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探地雷达数据采集及重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所探测目标区域和探测要求的最小分辨率进行了解和分析;
S2:根据S1所得结果计算探测步长;
S3:根据S2所得的探测步长设置多个探测点;
S4:使得探地雷达从目标探测区域的中心探测点出发,依次螺旋遍历所有探测点,并在每个探测点采集数据;
S5:对S4中的所有的探测点按照采集顺序依次编号,并以一号探测点作为原点计算出每个探测点的二维坐标;
S6:设置需要提取的数据属性;
S7:根据S6中所设置的数据属性,计算获取各个探测点的二维坐标,提取相应二维坐标对应的数据并进行重组;
S8:将S7中重组后的数据交由主机进行数据处理。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S2中探测步长小于或等于要求的最小分辨率尺度。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S3中设置探测点的方法为在探测区域内沿水平和垂直方向按照等探测步长的距离布线,并将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的交点作为探测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测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测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57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