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快速夹持塑料管的塑料管焊接装置及夹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7200.6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2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利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20 | 分类号: | B29C65/20;B29C65/78;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超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6 | 代理人: | 余红 |
地址: | 235300 安徽省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夹持 塑料管 焊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可快速夹持塑料管的塑料管焊接装置及夹持方法,涉及塑料管焊接技术领域,包括立柱、夹持机构和导向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座、两个矩形连接杆、两个弧形延伸杆和两个C型卡座,安装座底端面中段位置与立柱的顶端面固定连接,弧形延伸杆固定焊接在矩形连接杆的右端面,C型卡座固定设置在弧形延伸杆的右端,导向机构包括拨杆,拨杆的右端面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于将两个弧形延伸杆向相互远离的一侧顶开的导向顶块。本发明利用夹持机构对待焊接的两个塑料管水平夹持正对分布,并向靠近焊接机的焊接头一侧移动,通过焊接机对塑料管进行加热,通过导向机构将加热后的塑料管进行脱离操作,便于对两个塑料管进行对接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焊接技术领域,具体为可快速夹持塑料管的塑料管焊接装置及夹持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管焊接装置可将两个分离的塑料焊接对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中,通常是操作者手持焊接装置,然后将待焊接的塑料管与焊接头插接进行加热,然后再拔掉,被软化的两个塑料管相互插接冷却后即可对接在一起,但是该种焊接方式,通过对塑料管端口进行加热时,手持的方式无法保证塑料管与焊接头正对,会导致加热不均匀,导致对接后有缝隙,影响塑料管的连接密封性,另外,不便于将加热后的塑料管从焊接头上取下,较为费力,所以这里设计了可快速夹持塑料管的塑料管焊接装置及夹持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快速夹持塑料管的塑料管焊接装置及夹持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快速夹持塑料管的塑料管焊接装置,包括立柱、夹持机构和导向机构,立柱的开设有贯穿左右侧壁的矩形通孔,矩形通孔的内部设有用于焊接塑料管的焊接机,利用焊接机可实现对待焊接的塑料管端部进行加热操作,以便于对接在一起。
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座、两个矩形连接杆、两个弧形延伸杆和两个C型卡座,安装座底端面中段位置与立柱的顶端面固定连接,安装座开设有贯穿左右侧壁的调节孔,矩形连接杆滑动贯穿调节孔,弧形延伸杆固定焊接在矩形连接杆的右端面,C型卡座固定设置在弧形延伸杆的右端,通过利用两个C型卡座分别卡接两个带焊接的塑料管,通过弧形延伸杆腾空架起来,然后将两个矩形连接杆沿着安装座的调节孔内部向相互靠近的一侧滑动调整,即可将两个塑料管向焊接机的一侧移动靠近,从而便于利用焊接机对两个塑料管进行同步加热软化操作。
导向机构包括拨杆,拨杆铰接在安装座的顶端面中心位置,拨杆可围绕铰接点左右摆动,拨杆的右端面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于将两个弧形延伸杆向相互远离的一侧顶开的导向顶块,通过围绕铰接点向右摆动,即可带动导向顶块向两个弧形延伸杆的一侧下压,即可将相互靠近的两个弧形延伸杆顶开,使得两个矩形连接杆沿着安装座的调节孔内部向相互远离的一侧滑动调整,从而便于将塑料管向远离焊接机的一侧调整,从而便于将加热软化的塑料管与焊接机分离,然后再将两个塑料管对接在一起,实现无缝拼接,省时省力。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焊接机的左端设有第一把手,通过手握第一把手即可操作焊接机进行加热操作,焊接机的前后两侧侧壁均设有若干个半径依次递增的焊接头,根据不同尺寸的塑料管选择不同半径大小的焊接头进行焊接操作,从而便于对不同尺寸大小的塑料管进行加热软化操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焊接机的顶端开设有倒立T型滑槽,矩形通孔的内部中心位置垂直设有吊杆,吊杆的底端滑动延伸至倒立T型滑槽的内部且转动设有可沿着倒立T型滑槽的内部水平滚动的工字型滚轮,焊接机通过倒立T型滑槽与吊杆底端的工字型滚轮滚动卡接,使得焊接机可水平自由调整位置,同时工字型滚轮可在倒立T型滑槽内部发生转动,从而便于调整焊接机以工字型滚轮为中心的摆动角度,便于焊接机的焊接头能够快速与塑料管进行正对,从而便于快速将塑料管与焊接头插接进行加热软化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利塑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利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7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肿瘤内科用的辅助介入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心磁性制品的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