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运动物进行无线充电的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7764.X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5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俞周成;钱竞泽;俞静宸;李爱东;吴灵燕;唐绍怡;俞麒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蓝色海洋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40 | 分类号: | H02J50/40;H02J50/10;H02J7/34;B60L53/12;B60L53/122;H01F3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11651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进行 无线 充电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对运动物进行无线充电的结构,包括:设置于运动物上的感应线圈模块,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并联地与充电电池连接,沿运动的路径铺设的磁力线圈模块,包括阵列设置的磁力线圈,磁力线圈并联地与电源连接,感应线圈模块与路经的磁力线圈模块产生电磁感应以实现充电。本发明在保证电力做功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放热做功,有效的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提高了无线充电的功率,使得运动物在运动的过程中都能够进行充电,能够被用于如电动汽车的行驶中的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充电的装置,具体涉及磁力线圈、感应线圈及其制备方法及无线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线充电领域,一般对于充电物在静态下于一特定区域静置进行充电,设置于充电区域的与电源导通的线圈在通电后与充电物中的与充电电池导通的线圈产生电磁感应式的充电,在该过程中充电物无法进行移动。这使得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无法应用于一些无法进行长时间静置充电的场合,如在电动车领域,随着用户对于用车灵活性的追求,当用车频率上升后,无法保证车辆长时间停留在停车位上,车辆如果能够在行驶过程中进行充电,则能够大大增加车辆的灵活性,如船舶和航空器,在港口中无法进行长时间停留,如果能够在进出港口的过程中,对于其中的用电设备进行短暂的无线充电,则能够大大增加调度的灵活性。
运动过程中进行无线充电则要求充电物在经过的充电区域中的线圈具有更高的功率,如果仅仅提高电源的功率,则会发生线圈发热量的提高,发热量一方面会是一种电能的损耗,另一方面,如果发热量增加,则会影响到线圈铺设的环境,增加铺设施工的要求和条件。因此,如何降低线圈放热量,提高无线充电的功率,成为了运动充电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放热量低、无线充电的功率高的能够实现运动物的充电的无线充电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涉及对运动物进行无线充电的结构,包括:
设置于运动物上的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模块,感应线圈模块中包括多个感应线圈和第一蜂窝板,感应线圈设置于第一蜂窝的第一蜂窝孔中,感应线圈并联地与充电电池连接,
沿运动的路径铺设的一个或多个磁力线圈模块,磁力线圈模块中包括多个磁力线圈和第二蜂窝板,磁力线圈设置于第二蜂窝板的第二蜂窝中,磁力线圈并联地与电源连接,
感应线圈模块与路经的磁力线圈模块产生电磁感应以实现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运动物包括车辆、船舶或飞行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磁力线圈模块沿道路方向铺设在道路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模块与路面之间设置有加强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加强层由第三蜂窝结构板铺设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感应线圈具有与第一蜂窝配合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蜂窝结构板由瓦楞芯板和分割板交替固接形成,瓦楞芯板两侧的各个凹部与分割板之间形成第一蜂窝。
在一些实施例中,瓦楞芯板和/或分割板内含有玻璃纤维增强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蜂窝结构层上下表面覆盖有非金属的第一蒙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磁力线圈具有与第二蜂窝配合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蜂窝结构板由瓦楞芯板和分割板交替固接形成,瓦楞芯板两侧的各个凹部与分割板之间形成第二蜂窝。
在一些实施例中,瓦楞芯板和/或分割板内含有玻璃纤维增强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蜂窝结构板的上、下表面覆盖有非金属的第二蒙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蓝色海洋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蓝色海洋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77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