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激光焊接结构复合评估装备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8056.8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秋;占小红;李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207 | 分类号: | G01N23/207;G01N29/04;G01N33/204;G01N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激光 焊接 结构 复合 评估 装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激光焊接结构复合评估装备与方法。该装备主要包括控制系统、运动系统、焊缝寻位跟踪系统、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超声波检测仪与检测工作平台。目的在于在不破坏铝合金焊接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对焊接结构的检测及评估。利用焊缝寻位跟踪系统对焊缝进行识别、定位及形貌三维重构,根据焊件几何特征,选择具体的质量检测手段。六轴机器人搭载焊缝寻位跟踪系统、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超声波检测仪,实现铝合金激光焊接结构的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得到评估结果,形成“焊缝寻位扫描→三维重构模型→参数提取→选择合理检测手段→数据统计分析→评估结论”的检测评估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结构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合金激光焊接结构复合评估装备与方法。
背景技术
焊接技术是现在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与其他的金属加工方法相比,具有结构强度高、速度快、生产周期短、结构件变形小、设备简单、节省材料、接头气密性高等优点,可实现材料可靠、精确、高效连接,被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建筑、船舶、车辆、电子设备等行业。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较多的材料为铝合金、钛合金等,常见的焊接方法为氩弧焊、激光焊、搅拌摩擦焊等,可减轻整体结构重量,提高结构的整体性的优点。
其中,铝合金为航空航天的主要用材,具有质量轻、塑性好、成型好、耐腐蚀、加工性能好等优点,但铝合金作为焊接材料,存在一些缺点,铝合金焊接接头软化严重;热膨胀系数大,易产生焊接变形;热导率和电导率高,比热容、熔化潜热大,易产生未焊透、未熔合及气孔等缺陷。残余应力、变形及缺陷会对焊接结构件的强度、刚度和使用性能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针对铝合金焊接结构的检测手段主要有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五大无损检测技术,但每一种无损评估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均不能全面、高效、定量地测试出焊接结构的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检测及评估手段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激光焊接结构复合评估装备与方法,在不破坏铝合金焊接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对焊接结构的检测及评估,并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形成“焊缝寻位扫描→三维重构模型→参数提取→选择合理检测手段→数据统计分析→评估结论”的检测评估手段,实现铝合金激光焊接结构的高效检测。
为达到次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合金激光焊接结构复合评估装备,主要包括控制系统、运动系统、焊缝寻位跟踪系统、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超声波检测仪、检测工作平台及铝合金激光焊接结构件;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连接线控制运动系统、焊缝寻位跟踪系统、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超声波检测仪及检测工作平台,包括:显示器、控制柜;
所述运动系统用于控制检测路径,包括六轴机器人、可移动式机器人底座、移动滑轨、检测装备底座、夹具、复合检测头;
所述复合检测头通过夹具固定于六轴机器人的末端机械臂上。
所述焊缝寻位跟踪系统用于对焊缝进行识别、定位及形貌三维重构,包括:两个视觉采集相机、三个三维变形扫描摄像头;
所述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与超声波检测仪均用于对焊缝质量进行无损检测,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包括X射线发射装置与X射线检测探头,超声波检测仪包括超声波发生装置与超声波检测探头;
所述视觉采集相机、三维变形扫描摄像头、X射线检测探头及超声波检测探头安装于复合检测头上;
所述检测工作平台用于移动铝合金激光焊接结构件,包括:可升降式平台与可平移式平台;
所述运动系统与检测工作平台均安装于检测装备底座上。
可选地,所述焊缝寻位跟踪系统中,两个视觉采集相机对焊件表面的焊缝进行识别与反馈,并将焊缝路径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焊缝路径控制机器人运动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8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