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8729.X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4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庄学文;张伟;古长风;李连祥;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德孚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用电 助力 转向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包括壳体总成、可旋转的设置于壳体总成内的输出轴、齿条、与输出轴连接且与齿条啮合的助力齿轮、与输出轴同轴设置的输入轴、助力电机、与助力电机连接的蜗杆、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斜齿轮,蜗杆的轴心线与斜齿轮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81°~83°,蜗杆为渐开线蜗杆,蜗杆的法向模数与斜齿轮的轴向模数相等。本发明的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采用蜗杆与斜齿轮组成的传动方式,具有传动比大、传动平稳、承载力大和噪音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减速机构采用蜗轮蜗杆传动,其啮合部位成一个平面,其精度要求高,不易加工,且传动稳定性较差。
而且对于传统的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其在装配过程中往往需要将输出轴一端轴承固定在壳体内,且为了防止轴承发生轴向位移,不得不采用旋铆工艺将壳体包裹住轴承,随着金属疲劳以及不断增加的助力大小,旋铆工艺已不能满足转向器要求,可能会造成输出轴一端轴承轴向移动损坏转向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目的是提高传动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包括壳体总成、可旋转的设置于壳体总成内的输出轴、齿条、与输出轴连接且与齿条啮合的助力齿轮、与输出轴同轴设置的输入轴、助力电机、与助力电机连接的蜗杆、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斜齿轮,蜗杆的轴心线与斜齿轮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81°~83°,蜗杆为渐开线蜗杆,蜗杆的法向模数与斜齿轮的轴向模数相等。
所述蜗杆的轴心线与所述斜齿轮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82°。
所述壳体总成包括转向侧齿条壳体和与转向侧齿条壳体连接的上盖,转向侧齿条壳体内设置调节螺钉和齿条支撑座,齿条支撑座与所述齿条相接触,调节螺钉与转向侧齿条壳体为螺纹连接,齿条支撑座与调节螺钉之间设置压紧弹簧。
所述调节螺钉上设置第一锁紧螺母,第一锁紧螺母与所述转向侧齿条壳体相接触。
所述输入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总成上,所述助力齿轮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壳体总成上,所述输出轴通过第三轴承安装在壳体总成上,第一轴承的外圈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盖内,第二轴承的外圈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在转向侧齿条壳体上,第三轴承的内圈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在输出轴上。
所述壳体总成还包括与所述转向侧齿条壳体连接的连接管和与连接管连接的助力侧齿条壳体,连接管的一端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转向侧齿条壳体上,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助力侧齿条壳体的一端上,助力侧齿条壳体的另一端通过过盈配合设置有第一轴套,所述齿条安装在转向侧齿条壳体、连接管和助力侧齿条壳体中,第一轴套支撑齿条。
所述蜗杆通过第四轴承和第三轴套安装在所述壳体总成内,壳体总成内设置用于对第四轴承进行轴向限位的轴承压板。
所述助力电机通过联轴器总成与所述蜗杆连接,联轴器总成包括与所述助力电机连接的第一联轴器、与所述蜗杆连接的第二联轴器以及位于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之间的第三联轴器,第三联轴器为橡胶联轴器。
所述的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还包括扭杆,扭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外花键,扭杆的第一端的外花键嵌入所述输入轴的光孔中且与输入轴为过盈配合,扭杆的第二端的外花键嵌入所述输出轴的光孔中且与输出轴为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德孚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德孚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87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对线缆进行分隔的高低压成套设备
- 下一篇:一种气体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