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化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及废气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1577.9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俊;李军;王一叶;李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眉山市宝塑塑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2046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化 有机 废气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集成化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外壳(1),所述外壳(1)内沿着有机废气的进气方向依次设有粉尘过滤单元和活性炭吸附单元;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分别连接有进气管(2)和出气管(3),所述出气管(3)上连接有风机(4);所述活性炭吸附单元包括沿着有机废气的进气方向依次设置的前置吸附单元(5)和后置吸附单元(6);所述前置吸附单元(5)和后置吸附单元(6)内均装设有活性炭颗粒(8);所述前置吸附单元(5)和后置吸附单元(6)的活性炭加入口(13)均位于外壳(1)的顶部,且在所述活性炭加入口(13)处活动连接有盖板(7);所述前置吸附单元(5)和后置吸附单元(6)的活性炭卸出口(14)均位于外壳(1)的底部,且在所述活性炭卸出口(14)处设有阀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置吸附单元(5)至少为一组,且每一组前置吸附单元(5)均包括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模块一;所述后置吸附单元(6)至少为一组,每一组后置吸附单元(6)包括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模块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吸附单元(5)为并列设置的两组,每一组前置吸附单元(5)均包括三个活性炭吸附模块一,为并排设置的活性炭吸附模块一A(501)、活性炭吸附模块一B(502)和活性炭吸附模块一C(503);所述后置吸附单元(6)为一组,该组后置吸附单元(6)包括三个活性炭吸附模块二,为并排设置的活性炭吸附模块二A(601)、活性炭吸附模块二B(602)和活性炭吸附模块二C(6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活性炭吸附模块一和活性炭吸附模块二均包括壳体(10),所述活性炭颗粒(8)装设在壳体(10)内;所述活性炭加入口(13)设置在壳体(10)的顶端,所述活性炭卸出口(14)设置在壳体(10)的底端,且所述壳体(10)在对应有机废气流通的气路上设置为不锈钢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过滤单元为粉尘滤袋(12)。
6.一种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化有机废气处理装置进行有机废气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时,有机废气的进气速度为0.5-1.5m/s。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时,有机废气的进气速度为0.8m/s。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时,在所述集成化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内有机废气与活性炭吸附单元的接触时间为8-20s。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时,在所述集成化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内有机废气与活性炭吸附单元的接触时间为12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眉山市宝塑塑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眉山市宝塑塑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157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