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杆塔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2742.2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7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专新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96 | 分类号: | G08B13/196;H04L29/08;G08B7/06;G06K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毅智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8 | 代理人: | 严冰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杆塔 输电 线路 外力 破坏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杆塔输电线路监控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杆塔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包括杆塔、监控模块、云端服务器以及用户端,所述监控模块包括监控器与光电警报器,监控器包括亮度感应器、夜视模块、太阳电池板、蓄电池与拍摄模块,拍摄模块数据连接有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与云端服务器数据连接,云端服务器包括云端接入模块,云端接入模块的输出端数据连接有消息总线模块。该杆塔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防止了施工机械的操作手误触输电线,避免了输电线遭受外力出现断裂的情况,防止出现线路跳闸的情况,保障了整个输电线路传输电力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迫停电事故的概率,避免了迫停电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杆塔输电线路监控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杆塔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杆塔是支承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和架空地线并使它们之间以及与大地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杆形或塔形构筑物,电力杆塔之间架设电力传输线,近几年来,随着电网结构的发展和完善,电力线路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线路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特殊性,杆塔点多,面广,线长,终年暴露在野外,除了要遭受恶劣自然天气的侵袭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人为因素例如大型施工机械的操作手误触输电线,造成外力破坏引起的线路跳闸,线路被迫停电事故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引起电力公司的极大重视。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杆塔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具备对杆塔输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控等优点,解决了大型施工机械的操作手误触输电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杆塔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包括杆塔、监控模块、云端服务器以及用户端,所述监控模块设置在塔杆上,监控模块与云端服务器之间双向数据连接,云端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双向数据连接,监控模块包括监控器与光电警报器,监控器包括亮度感应器、夜视模块、太阳电池板、蓄电池与拍摄模块,拍摄模块数据连接有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与云端服务器数据连接,云端服务器包括云端接入模块,云端接入模块的输出端数据连接有消息总线模块,消息总线模块的输出端分别双向数据连接有图像智能分析模块、报警推送模块与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出端数据连接有结果展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监控器与光电警报器内均内置4G终端,有益效果:提高了监控器发送数据或者云端服务器控制光电警报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监控器与地面之间的固定拍摄角度呈67°,监控器的最高水平拍摄线为安全高度阈值,安全高度阈值距离塔杆输电线具有5m,监控器内拍摄模块采用1分钟采集一次的工作频率,有益效果:这样在车辆移动部位在接触到输电线时具有反应时间,避免了输电线遭到外力出现断裂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图像分析模块与图像智能模型管理模块之间数据连接,图像智能模型管理模块内存储了多种类型车辆移动部位超过完全阈值线的图片以及移动部位不同角度与不同位置的图片,有益效果:监控器传输的照片与图像智能模型管理模块内所存储的图片进行对比,这样保障了图像分析模块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报警推送模块与光电警报器信号连接,有益效果:光电警报器开启发生警报声音与灯光闪动,提醒现场操作人员所驾驶的车辆移动部位存在违规,避免了输电线遭到外力破坏。
优选的,所述用户端包括登入模块,登入模块与云端服务器双向数据连接,云端服务器获取用户端的IP地址以及ID,根据获取的用户端ID将用户划分至相对应的作业地区,有益效果:达到由现场管理人员或者维修人员进行快速响应,避免了杆塔输电线遭到外力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专新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专新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2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