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谐波小波频带能量的激光冲击强化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3375.8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芬;刘子岷;秦锐;李耿;何卫锋;温广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5 | 分类号: | G01L1/25;G01L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谐波 频带 能量 激光 冲击 强化 质量 在线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基于谐波小波频带能量的激光冲击强化质量在线监测方法,本发明结合金属工件在激光冲击作用下声发射信号产生的机理,利用激光冲击强化过程中产生的动态声发射信号,对每次冲击4通道采集的区域25个冲击点的声发射信号融合取算术均值,提高了声发射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信息利用率,其次,借助谐波小波包分解信号处理方法,选择频带能量占比最高的频带能量作为特征参数,更加能揭示工件内部非线性材料对声发射信号的动态影响,提高了声发射信号的物理意义,并提高特征的表征能力及其鲁棒性,有助于提高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准确度及稳定性。本发明计算方法简单快捷,频带能量特征的状态响应良好,对加工环境适应性强,鲁棒性高,工程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冲击强化加工与智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谐波小波频带能量的激光冲击强化质量在线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Laser Shocking Peening,LSP)又称激光喷丸,是一种利用激光诱导产生等离子体冲击波使材料表层产生塑性变形的新型表面强化工艺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机轮、叶轮机械等装备、设备部件制造和修理中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喷丸、滚压等工艺技术,激光冲击强化能够在材料表层引入1mm~2mm甚至更深的残余压应力层,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寿命,同时具有可控性强、适应性好,可加工复杂结构的不规则表面并精确保证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等优点。
LSP工艺技术的强化质量一般通过靶材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大小衡量,然而现有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多采用小孔法、X射线衍射法等离线检测方法,这些传统的检测方法不仅效率较低而且还可能会损坏工件。因此,为实现LSP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和实际生产,必须开发该工艺技术的在线无损检测技术。
目前激光冲击强化质量的在线无损检测方法主要基于激光冲击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传统特征参量。中国专利号CN 110715981 A发明了一种基于声压因子的激光冲击强化质量检测方法,融合声发射信号幅值、振铃计数等传统特征参量,通过与标准声压因子比较,从而实现激光冲击强化质量的在线检测。中国专利号CN 101482542A发明了一种基于冲击波波形特征的在线检测方法和装置,通过将空气中传播的冲击波振幅和脉冲宽度与标准振幅和脉冲宽度比较,实现激光冲击强化质量的在线检测。
在激光冲击强化动态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包含弹性波在材料内部传播、折射、反射以及衰减的动态信息,因此与材料内部的塑性变形和残余压应力直接相关。但是,声发射信号模态信息复杂,且易受噪声干扰,有效特征提取困难,而现有的在线检测方法没有对声发射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直接简单提取声发射信号的常见特征,因此在线监测可靠性及准确率较低,鲁棒性较弱,难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谐波小波频带能量的激光冲击强化质量在线监测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激光冲击产生的动态声发射信号,借助声弹性理论和谐波小波包分解等相关信号处理方法,基于实时声发射信号数据的谐波小波频带能量对残余应力进行表征,简单快速,实时性好,鲁棒性高,工程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谐波小波频带能量的激光冲击强化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待冲击金属工件的表面安装声发射压电式传感器探头,声发射压电式传感器与衰减器连接,信号衰减器与前置放大器连接,前置放大器与A/D数据采集卡连接,A/D数据采集卡与工控机连接;激光区域冲击动态过程中每产生一个激光脉冲,与激光冲击区域等距的4个声发射传感器同步实时采集声发射信号;
步骤二:为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对4个通道的声发射信号同步进行小波阈值降噪处理,进而得到无低频噪声干扰的降噪声发射信号;
步骤三:对4个通道降噪后的声发射信号融合取算术均值,得到融合取均值后的声发射信号X(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33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