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用本安型智能识别摄像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3958.0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3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盛文燕;张永福;丁宇辉;张会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洋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8B25/00;H04N5/225;H04N7/18;H04N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李延峰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识别 摄像 | ||
本发明涉及矿用监控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矿用本安型智能识别摄像仪,包括摄像机、核心板、传输模块、地面交互界面,所述核心板上安装有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下载有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算法,图像处理模块在对图像识别、分析后交由核心板进行输入、输出控制,在通信建立的情况下将信号通过传输模块传输至地面交互界面,图像处理模块识别功能的实现基于神经网络算法,通过需求分析、样本采集、辅助学习+认知训练、识别效果、运行确认来实现,本发明能够实现依托AI人工智能,实时分析,无需人员操作,实现全程智能化运行,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煤矿安全事故,为安全生产提供决策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用监控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矿用本安型智能识别摄像仪。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监控时,通常由摄像仪进行采集图像并传输给地面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控制输出,其工作原理是摄像机采集的图像进行压缩编码后,通过传输模块透明传输给了地面服务器,地面服务器进行解码输出,其附属功能的实现均需通过地面服务器和平台软件实现,
但是这种煤矿井下监控设备在视频众多时无法一一顾及,而且需要进行人为监督,存在盲点,因此需要一种矿用本安型智能识别摄像仪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用本安型智能识别摄像仪,包括摄像机、核心板、传输模块、地面交互界面,所述核心板上安装有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下载有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算法,图像处理模块在对图像识别、分析后交由核心板进行输入、输出控制,在通信建立的情况下将信号通过传输模块传输至地面交互界面;
图像处理模块识别功能的实现基于神经网络算法,通过需求分析、样本采集、辅助学习+认知训练、识别效果、运行确认来实现: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用于确认识别场景,在对现场环境进行确认后进行下一步;
样本采集:根据摄像机的采样率,将视频流转换成逐帧的图片;
辅助学习+认知训练:通过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筛选图片中的异物并进行标注所述异物,然后将图片传输给摄像机进行识别,辅助学习+认知训练时一个循环和持续的过程;
识别效果:随着图片基数积累的增加,识别效果逐步提升;
运行确认:在识别成功率大于95%时,即可投入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机用于采集现场图片,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识别现场图片;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机、所述核心板、所述传输模块均设置于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机、所述核心板、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地面交互界面均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地面交互界面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电性连接被监控的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机型号为KBA12S或KBA12S(A);
进一步的,所述核心板上设有音频输入/输出节点;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模块通过以太网光电、DSL、WIFI、模拟信号等方式传输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地面交互界面包括数据存储模块和管理APP。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矿用本安型智能识别摄像仪,在摄像机和传输模块之间增设了核心板,核心板上设置有能够进行图像识别和处理的图像处理模块,能够对摄像机所拍摄的视频或图片进行智能识别和处理,并可进行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深度学习,在识别异物时可以进行报警信号的传输,依托AI人工智能,实时分析,无需人员进行操作,实现全程智能化的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洋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洋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39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壳胶座金属电极自动化铆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半自动船用型材冷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