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管癌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4155.7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9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崔永萍;李泓漪;成晓龙;翁泳佳;王少杰;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G01N33/574;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贾宁 |
地址: | 03003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管癌 分子 标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为一种食管癌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公开了一种食管鳞癌的分子标志物,为CDCA7基因和/或CDCA7基因的表达产物,CDCA7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能够作为食管鳞癌的分子标志物用于食管鳞癌诊断;通过检测受试者组织中CDCA7基因的表达情况,为判断其是否患有食管鳞癌、或者是否存在患有食管鳞癌的风险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指导临床医师提供相应的预防方案或者治疗方案;同时,通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CDCA7基因诊断具有更及时、更特异、更灵敏的效果,能够实现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从而提高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降低食管鳞癌患者的死亡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涉及CDCA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食管鳞癌的 诊断以及治疗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一个普遍特征是细胞周期的紊乱,由于抑癌基因的失活或者原癌 基因的扩增和激活,导致癌细胞失去了很多抑制因素,这些大多数会引起细胞周期蛋白及其 激酶的表达升高,进而表现出一种不受控制的细胞周期进程。
食管癌(EC,Eophageal carcinoma)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 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居各类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及第四位。在我 国,食管癌的发病具有较强的地区特异性,主要集中在几个高发区,其中河南、山西、河北 交界的太行山区发病率最高。我国食管鳞癌的主要组织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大多数患者确诊 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仍以手术结合放化疗为主,患者尤其中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10%左右。
与其它类型肿瘤相比,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因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 处于中晚期,对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钡餐造影、食 管镜、内镜超声等。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虽然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检查的敏感度偏低, 受检查较为痛苦,1980年后,随着纤维内镜、电子内镜的推广和普及,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 检查的应用逐渐减少。消化道钡餐造影仅在病变发生解剖形态学明显改变时才能显示出来, 而且造影检查某局部病变,需要多方位投射,仅在某一合适方位显现,故早期食管癌的X线 征象易发生遗漏,使造影检查的准确率降低。纤维内镜和内镜超声检查虽然可以直接观察到 肿瘤组织,更好的显示病变,诊断率高达80%,但内镜检查容易使患者产生异物感、反胃等 不良反应,而且检查时间较长,患者不易接受。癌症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由于其无创性、价格 的合理性,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高敏感度和高特异性,在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 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的 早期诊断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的靶点甚为局限,缺乏可供参考的国际标准。因此,深入探索食 管癌的发生发展机理,对于临床发现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制定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提高 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食管癌早期诊断相关的新的分子标志物。
基因表达谱(gene expression profile),是指构建处于某一特定状态下的细胞或组织的非 偏性cDNA文库,通过大规模的cDNA测序,收集cDNA序列片段、定性、定量分析其mRNA群体组成,从而描绘该特定细胞或组织在特定状态下的基因表达种类和丰度信息, 这样编制成的数据表就称为基因表达谱。
肿瘤在组织形态学上被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和亚型,而肿瘤亚型的准确诊断对肿瘤的 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肿瘤的分型在临床上一直处于难以处理的状态,许多形态学上 相似的肿瘤,却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上看,肿瘤是由于某些染色体上 DNA损伤致使细胞内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细胞生长失控、缺乏分化和异常增生的一类复杂 基因疾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未经山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41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精三叶茶冲剂制作工艺
- 下一篇:新能源电力市场的非凸定价与结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