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二氧化碳透平的反旋向螺纹对冲式气封结构及气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4543.5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伦;李红智;姚明宇;张一帆;蒋世希;张旭伟;张天宇;乔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1/04 | 分类号: | F01D11/04;F04D2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二氧化碳 透平 螺纹 对冲 式气封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透平的反旋向螺纹对冲式气封结构及气封方法,该气封结构包括静环齿牙、静环套筒、动环齿牙、动环轴套以及动静环对冲腔室;静环套筒为上、下半圆结构,紧固在二氧化碳透平轴端两侧的机壳上,动环轴套为整体结构,紧固在二氧化碳透平转轴端部;静环套筒套接在动环轴套外部,二者之间的环腔为动静环对冲腔室;静环套筒内壁周圈加工有静环齿牙,动环轴套外壁周圈加工有动环齿牙;由于动环轴套和静环套筒旋向相反,因此二者出口气流类似于对冲流动,两股对冲气流在动静环对冲腔室相遇,其大小近似而方向相反,形成强烈的对冲旋涡及大尺度耗散结构,降低泄漏气体的压力能及动能,从而降低泄漏量达到对轴端进行密封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行业的气封装置的外形设计,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透平的反旋向螺纹对冲式气封结构及气封方法。
背景技术
广义的流体机械行业包含现有压缩机、汽轮机、透平等通用设备,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流体机械类通用设备而言,其内部压力一般远高于大气环境压力,因此在轴端需要设置气封装置防止高压气体向外界泄漏。对于目前能源行业逐渐兴起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设备而言,由于其设计压力高、泄漏量控制要求高,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机械密封(梳齿密封、蜂窝密封及刷式密封等)和干气密封,前者(机械密封)虽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泄漏量较大,单独应用常常达不到泄漏量的控制要求;而后者(干气密封)虽然泄漏量很小,但是价格昂贵且装置过于庞大且娇贵,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因动静环碰擦而导致的密封件损坏等事故。因此,对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而言,其透平的轴端气封装置一直是该行业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透平的反旋向螺纹对冲式气封结构及气封方法,该轴端气封装置通过设置两种旋向相反的螺纹叶片:即动环和静环的相互配合作用来达到密封的效果。在实际使用中,动环通过紧固在转轴上随着转子一起转动,动环上的螺纹叶片在转动的过程中鼓动出与泄漏气体流向相反的气流;静环设置在动环的内侧,其旋向与动环完全相反,静环内侧的高压气体经过静环的导向作用,与动环出口的气流形成完全对冲的效果,两股对冲气流在动静环对冲腔室里形成强烈旋涡和耗散作用,从而达到对轴端进行密封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透平的反旋向螺纹对冲式气封结构,包括静环齿牙1、静环套筒2、动环齿牙3、动环轴套4以及动静环对冲腔室5;所述静环套筒2为上、下半圆结构,紧固在二氧化碳透平轴端两侧的机壳上,动环轴套4为整体结构,紧固在二氧化碳透平转轴端部;所述静环套筒2套接在动环轴套4外部,二者之间的环腔为动静环对冲腔室5;所述静环套筒2内壁周圈加工有静环齿牙1,动环轴套4外壁周圈加工有动环齿牙3。
所述静环齿牙1从内向外即自高压向低压依次为静环环形齿牙6和静环螺纹齿牙7,静环环形齿牙6和静环螺纹齿牙7横截面为长方形上部切去一角的梯形,梯形的长边迎着高压侧,梯形的短边迎着低压侧。
所述静环环形齿牙6及静环螺纹齿牙7轴向最小间距为3~5mm。
所述静环环形齿牙6和静环螺纹齿牙7的高度为3~5mm,宽度为1~2mm,齿牙锐角的角度为30~45°。
所述静环环形齿牙6绕静环内侧一周布置,为圆形结构;静环螺纹齿牙7为螺纹布置,单个螺纹齿牙螺距为30mm~100mm,单个螺纹齿牙圈数为0.25~0.5,绕周向均匀等距布置4~16个螺纹齿牙,其旋向为逆时针布置。
所述动环齿牙3从内向外即自高压向低压依次为动环螺纹齿牙8和动环环形齿牙9;动环螺纹齿牙8的旋向为顺时针,与静环环形齿牙6的旋向相反,动环螺纹齿牙8的圈数、个数、螺距、齿高、齿牙截面形状与静环螺纹齿牙7完全相同;动环环形齿牙9绕动环外侧一周布置,与静环环形齿牙6形状相同。
所述动静环对冲腔室5沿轴向的长度为5~10mm,沿径向的高度为3.1~5.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4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脚踝助力外骨骼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消化内科活体取样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