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结构设计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4606.7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4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毅;夏伦;蔡志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3/00 | 分类号: | C09K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赵尊生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结构设计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结构设计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微观、多孔以及超材料的多重结构设计。按计量将微观纳米结构氧化物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微观纳米结构氧化物的溶液,同时采用不同质量比例的氧化石墨烯与氧化物,得整体的吸波体同时具有微观、多孔和超材料结构,本发明是一种兼顾低频、宽频且高吸收强度的吸波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在电磁波吸收领域内具有广阔前景。特别是在飞机和地面装甲车的电磁波隐身方面,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且相比传统的平板吸波材料,具有质量轻、吸收频带宽和吸收强度高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结构设计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不同尺寸级别的结构设计,增加电磁波的吸收强度和吸收带宽,从而来提高电磁波的吸收性能。
背景技术
随着电磁波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不仅在国防军事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生活中电磁波也对人们带来很大的影响,从电子设备到雷达探测都需要使用电磁波,因此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各种电磁领域具有显著的意义。传统平板吸波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电磁参数与厚度的影响,很难保证在相对较薄的厚度下,可以达到兼顾低频的宽频电磁波吸收性能。因此结构设计在吸波领域越发地受到关注,本发明通过微观、多孔以及超材料的多重结构设计,完成了兼顾低频的宽频电磁波吸收性能。且通过不断的结构设计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电磁波吸收性能。
中国专利CN 105818453 A公开了一种蜂窝结构雷达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通过多层设计,并在石墨烯浆料中浸泡。该吸收材料对2~12GHz频带内的入射电磁波具有显著的吸收效果。
CN 105086934 A公开了一种多层结构设计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其中吸收层运用的是活性碳纤维,具有一定的多孔结构,提高了电磁波在材料内部的多次反射作用,进而提高了电磁波吸收性能。
CN 104446408 A公开了一种吸波材料,该吸波材料包括主成分、辅助成分及烧结助剂;所述主成分为Fe2O3、MnO、ZnO和MgO,所述辅助成分为CeO2和P2O5;所述CeO2和P2O5摩尔比为1-2:1。
CN 112165849 A公开了一种宽频可调石墨烯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具有四层吸波结构,是多层宽频可调石墨烯电磁波吸收材料,在8-40GHz的波段通过0-20V的电压调节,可调电磁波吸收强度从-3dB至-25dB的范围。
上述现有技术均不能很好的满足兼顾低频的宽频电磁波吸收性能,本发明从多重结构的角度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且在结构设计上进行选择,从结构吸波的角度提升了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相对于传统的平板材料,不仅减少了材料的用量,而且增加了电磁波的吸收带宽和吸收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结构设计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材料为多重结构设计的吸波材料,电磁波吸收强度也得到提高。按计量将微观纳米结构氧化物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微观纳米结构氧化物的溶液。该氧化物既可以作为导电介质,也提供一个微观结构,同时采用不同质量比例的氧化石墨烯与氧化物,采用梯度设计,从而使得整体的吸波体同时具有微观、多孔和超材料结构,从而提高了电磁波吸收性能。
本发明是一种兼顾低频、宽频且高吸收强度的吸波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在电磁波吸收领域内具有广阔前景。特别是在飞机和地面装甲车的电磁波隐身方面,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且相比传统的平板吸波材料,具有质量轻、吸收频带宽和吸收强度高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多重结构设计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超材料的结构设计,在1.56-18GHz的波段都具有大于10dB的有效吸收,且最强吸收强度为37.12dB,具体包括的步骤:
1)制备新鲜的氧化石墨烯,将其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氧化石墨烯的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4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