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毒灭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5088.0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7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林锦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锦鸿 |
主分类号: | A61L2/18 | 分类号: | A61L2/18;A61L2/03;B08B3/02;B08B3/08;B08B3/10;A61L10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史瞳;顾以中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毒 灭菌 方法 | ||
一种消毒灭菌方法,适用于处理表面附着有生物膜的器械,所述生物膜包括细菌及包覆所述细菌的胞外聚合物。所述消毒灭菌方法包含消毒灭菌程序,其包括将所述器械置于含有蛋白酶的酶清洁剂中,并对所述酶清洁剂施加电流以产生带电离子,而破坏所述胞外聚合物与所述细菌的细胞膜,进而让所述酶清洁剂与细菌中的蛋白质作用,以使所述细菌的蛋白质变性或裂解,而让所述细菌停止分裂或死亡。本发明通过将表面附着有生物膜的器械置于所述酶清洁剂中且搭配对所述酶清洁剂施加电流,能有效地去除所述器械表面附着的所述生物膜,进而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灭菌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的适用于处理表面附着有生物膜的器械的消毒灭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手术中的医疗器械,例如手术刀、镊子、止血钳等,往往通过清洗掉沾附于这些医疗器械表面的体液后,再通过对这些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及灭菌,而让这些医疗器械能重复使用。然而,若这些医疗器械表面沾附的体液无法被彻底清除时,存在于医疗器械表面的微生物则能通过黏附于这些残留的体液,继而于医疗器械的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消毒剂与灭菌剂无法接触到微生物并发挥作用,以致造成消毒及灭菌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清除附着在器械表面上的生物膜的消毒灭菌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消毒灭菌方法,适用于处理表面附着有生物膜的器械,所述生物膜包括细菌及包覆所述细菌的胞外聚合物,所述消毒灭菌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消毒灭菌程序,包括将所述器械置于含有蛋白酶的酶清洁剂中,并对所述酶清洁剂施加电流以产生带电离子,而破坏所述胞外聚合物与所述细菌的细胞膜,进而让所述酶清洁剂与所述细菌的蛋白质作用,以使所述细菌的蛋白质变性或裂解,而让所述细菌停止分裂或死亡。
本发明所述的消毒灭菌方法,还包含在所述消毒灭菌程序前的酶清洁程序,所述酶清洁程序包括将所述器械浸泡在含有蛋白酶的酶清洁剂中,所述酶清洁程序中使用的所述酶清洁剂可与所述消毒灭菌程序使用的所述酶清洁剂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所述的消毒灭菌方法,还包含在所述消毒灭菌程序前的水洗程序,包括将所述器械以水进行冲洗。
本发明所述的消毒灭菌方法,所述器械是医疗器械。
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将表面附着有生物膜的器械置于含有所述蛋白酶的所述酶清洁剂中,并搭配对所述酶清洁剂施加电流,能有效地去除附着在所述器械表面的生物膜,进而达到对所述器械消毒灭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比较例1的平板培养的结果;
图2是本发明比较例2的平板培养的结果;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平板培养的结果;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平板培养的结果;及
图5是所述比较例1、比较例2、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平板培养的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消毒灭菌方法,适用于处理一个表面附着有生物膜的器械。
本发明消毒灭菌方法处理的所述器械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表面附着有生物膜的器械皆适合以本发明消毒灭菌方法清除生物膜。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器械为医疗器械。所述医疗器械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泛指任何用于诊断、治疗等的医疗器械。所述医疗器械的具体例例如但不限于手术刀、止血钳等。
所述生物膜(biofilm)包括细菌及包覆所述细菌的胞外聚合物。在本文中,所述「生物膜」的术语具有其通常含意,是指细菌附着于一个物体的表面后不断进行生长及分裂,并通过自身分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将自身包围所形成的一种细菌群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锦鸿,未经林锦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50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分料的共刀产品模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测量功能的智能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