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耐高温嵌入式复合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5213.8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2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高秋英;曾文广;孙海礁;黄江涛;梁峰;吴鹏举;王敏健;鄢宇杰;魏晓静;彭明旺;杜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F16L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耐高温 嵌入式 复合管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道耐高温嵌入式复合管,包括复合管本体,所述复合管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嵌入套;以及连接所述复合管本体端部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嵌入套;其中,所述复合管本体为多层复合结构。本发明用于增强复合管的耐高温性能,使复合管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避免复合管因高温环境而变形、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耐高温嵌入式复合管,属于换热器组件领域。
背景技术
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所需材质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一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换热器在热交换的过程中,换热管初遇高温工作状态,容易与介质发生反应而受到腐蚀,影响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换热管往往采用普通钢管和铸铁管,因其较好的综合性能,常被用作输送液体或气体的管道,但是容易锈蚀,防腐效果不好,而且连接方式不方便。而铸铁管最普通的方法是管内采用水泥砂浆内衬或环氧树脂、环氧陶瓷、聚氨酯涂层为该类管道的首选防腐方式。使用水泥砂浆内衬作为饮用水输水管道,由于内壁不光滑,水流阻力大,且易结垢,水泥硬化产生的反应物质影响水质,内衬厚度较大,输水效率较低,水泥内衬导致整个管体重量增大,不利于施工安装,并且水泥内衬加工不方便,附着力差,施工安装过程中的冲击和管材变形容易造成水泥脱落,水泥内衬尚存诸多尚待解决的难点,所以水泥内衬不是好的内衬方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道耐高温嵌入式复合管,用于增强复合管的耐高温性能,使复合管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避免复合管因高温环境而变形、损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道耐高温嵌入式复合管,包括:
复合管本体,所述复合管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嵌入套;以及
连接所述复合管本体端部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嵌入套;
其中,所述复合管本体为多层复合结构。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合管包括设置在中部的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外层设置有外层耐高温塑料管,内层设置有内层耐高温塑料管。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嵌入套为圆管型结构,其一端沿轴向设置有环形安装槽;所述金属管插接并固定在所述环形安装槽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环形安装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结构,所述嵌入套通过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复合管本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连。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点状凸起、条状凸起、环状凸起或螺旋状凸起。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金属管和所述外层耐高温塑料管通过聚酰胺热熔胶粘接,所述金属管和所述内层耐高温塑料管通过聚酰胺热熔胶粘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金属管为铝合金管,其内外表面经过喷砂、喷丸或抛丸的方式处理。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套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嵌入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嵌入套通过螺纹相连。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嵌入套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套的连接所述嵌入套旋出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所述嵌入套的台阶结构,另一侧设置有锁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52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 下一篇:域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