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7301.1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颜子贤;徐雅玲;黄朝伟;林雅慧;杨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傅磊;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 ||
一种显示面板,其可降低成本、过热风险及线宽精度要求,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基板下方且具有接合端部,接合端部有相接的上表面及侧表面;多个第一线路,间隔配置于第二基板上,各第一线路有配置于上表面的第一接合端;多个第二线路,间隔配置于第二基板上且与第一线路相间隔,各第二线路有配置于侧表面与上表面相接处的第二接合端;第一电路板,位于上表面处且有多个第三接合端,第三接合端分别与第一接合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电路板,位于侧表面处且有多个第四接合端,第四接合端分别与第二接合端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发展至今的垂直栅极(Vertical-gate)技术,把数据(data)线路与栅极(gate)线路拉至显示面板的一侧,并搭配双层覆晶薄膜(2-layered chip on film),把源极(source)驱动芯片及栅极驱动芯片制作于双层覆晶薄膜上,使得非外引脚接合(OuterLead Bonding)侧的边框(border)可以做到小于1毫米,用以达到超窄边框需求。然而,现今的垂直栅极技术必须采用双层覆晶薄膜,导致显示面板的成本大幅提升,且此垂直栅极技术所需具备的细小线宽设计也有精度上的疑虑,在长期使用上也会导致电路过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可降低成本、过热风险以及线宽精度要求。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个第一线路、多个第二线路、第一电路板以及第二电路板。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基板的下方且具有接合端部,接合端部具有上表面以及侧表面,侧表面与上表面相接。第一线路间隔配置于第二基板上,各第一线路具有配置于上表面的第一接合端。第二线路间隔配置于第二基板上且与第一线路相间隔,各第二线路具有配置于侧表面与上表面相接处的第二接合端。第一电路板位于上表面处且具有多个第三接合端,第三接合端分别与第一接合端电连接。第二电路板位于侧表面处且具有多个第四接合端,第四接合端分别与第二接合端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线路的数量多于第二线路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上导电接着层以及侧导电接着层,上导电接着层配置于第一接合端与第三接合端之间,第一接合端经由上导电接着层分别与第三接合端电连接,侧导电接着层配置于第二接合端与第四接合端之间,第二接合端经由侧导电接着层分别与第四接合端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彼此间隔的多个电导体层,电导体层位于第二接合端及侧表面与第四接合端之间,各电导体层包括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连接,第一区域分别设置于第二接合端上,第二区域配置于侧表面上,各第二接合端经由相应的电导体层与相应的第四接合端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各电导体层中,第二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一区域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两相邻第二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第一区域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各第二接合端沿接合端部的侧表面与上表面相接所形成的边缘延伸,且各第二接合端位于第一接合端中与其相邻的第一接合端以及边缘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各第一接合端于上表面上的高度大于各第二接合端于上表面上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第一驱动芯片,第二电路板上还设置第二驱动芯片,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于第三接合端与第一外部电路板之间,第二驱动芯片电连接于第四接合端与第二外部电路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7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包装盒精准定位的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