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撑型分阶段摩擦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8283.9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5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范镕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知名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龙涛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分阶段 摩擦 阻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型分阶段摩擦阻尼器,涉及振动控制的建筑用阻尼器技术领域。包括十字型钢板和L型钢板,在十字型钢板的四条翼板上均一侧设置第一槽型孔,另一侧设置第二槽型孔;L型钢板有四组,均以拐角朝向十字型钢板轴心的方式与十字型钢板配合连接;每组L型钢板均包含第一L型钢板和第二L型钢板;第一L型钢板和第二L型钢板均设有圆形孔,高强螺栓穿过槽型孔及与其配合的圆形孔,将L型钢板固定在十字型钢板上;在十字型钢板和L型钢板的贴合面设置摩擦元件。本发明可以实现多个摩擦面提供摩擦阻尼力,耗能效率更高、装配效率高、加工可行性强并兼具分级耗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控制的建筑用阻尼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型分阶段摩擦阻尼器。
背景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该项技术是在结构中某些部位设置耗能装置,在主体进入非弹性状态前装置或元件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弹塑性或弯曲粘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或风震能量以减少主体结构的震动反应。主流的消能减震装置分为位移型阻尼器、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及复合型阻尼器三大类。其中位移型阻尼器主要包括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摩擦型阻尼器,速度型阻尼器主要有筒式黏滞阻尼器及黏滞阻尼墙,粘弹性阻尼器是典型的复合型阻尼器。在不同类型阻尼器中,摩擦阻尼器构造简单,耗能机理清晰,其滞回本构接近理想弹塑性,耗能效率高。然而,传统的摩擦阻尼器在不同强度地震下只能为结构提供相同的阻尼力,无法满足建筑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下要提供的阻尼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满足结构不同变形下阻尼需求的支撑型分阶段摩擦阻尼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撑型分阶段摩擦阻尼器,包括十字型钢板和L型钢板,在所述十字型钢板的四条翼板上均一侧设置第一槽型孔,另一侧设置第二槽型孔;
所述L型钢板有四组,均以拐角朝向十字型钢板轴心的方式与所述十字型钢板配合连接;每组L型钢板均包含设置在第一槽型孔一侧的第一L型钢板和设置在第二槽型孔一侧的第二L型钢板;
所述第一L型钢板和所述第二L型钢板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型孔或第二槽型孔配合的圆形孔,高强螺栓穿过第一槽型孔或第二槽型孔及与其配合的两个圆形孔,将L型钢板固定在所述十字型钢板上;
所述十字型钢板和所述L型钢板的贴合面设置有摩擦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型钢板和第二L型钢板固定连接有端部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元件选用黄铜或无石面树脂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高强螺栓与L型钢板之间设置有螺栓垫圈和蝶形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型孔的长度大于第二槽型孔的长度。
进一步地,固定第二L型钢板的高强螺栓提供的预紧力小于固定第一L型钢板的高强螺栓提供的预紧力。
进一步地,在第一变形阶段,第二L型钢板与十字型钢板产生相对滑动,产生摩擦阻尼力;在第二变形阶段,穿过第二L型钢板的高强螺栓与十字型钢板上的第二槽型孔边接触;在第三变形阶段,第一L型钢板与十字型钢板产生相对位移,此时阻尼器提供更大的摩擦阻尼力。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型分阶段摩擦阻尼器,能够弥补传统摩擦阻尼器在大震情况下阻尼力不足的缺陷,利用十字型钢板的四块翼板与L型钢体固定连接,可形成多个摩擦面,耗能效率更高;在结构震动程度较小时,预紧力较小侧的L型钢板与十字型钢板产生相对滑动,L型钢板与摩擦原件摩擦提供摩擦阻尼力阻止结构震动;当结构震动程度较大时,预紧力较大一侧的L型钢体与十字型钢体也产生相对运动,通过摩擦提供更大的摩擦阻尼,更大程度的降低主体结构的自身损伤;该支撑型分阶段摩擦阻尼器具有装配效率高、加工可行性强并兼具分级耗能的优点,可以根据震动的强烈程度提供需要的摩擦阻尼来保护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知名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镇江知名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82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