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脉冲序列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8666.6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9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胜;李佳耀;张树林;李永新;余彬;葛兴来;宋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1/14 | 分类号: | H02P21/14;H02P27/06;H02P25/02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同步电机 模型 预测 脉冲 序列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脉冲序列控制方法,具体为:对六个非零电压矢量进行电流预测和滚动寻优,选取使目标函数最小的矢量作为初始矢量;设计脉冲序列M及N,根据初始矢量及逆变器调制度选择备用脉冲序列;基于电流无差拍预测控制原则,计算备用序列中基本矢量的作用时间;结合所选序列和矢量作用时间,确定最优序列并作用于逆变器。本发明有效降低了逆变器共模电压幅值,简化了电流预测过程,有效降低了计算量,控制精度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中交流电机控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低转矩脉动和共模电压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脉冲序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中。目前,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矢量控制以其较好的稳态控制性能在工业界得到了应用与推广,其控制性能依赖于内环PI控制器,而PI参数的调节与整定较为复杂。直接转矩控制具有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无需坐标变换等优点,但其转矩脉动较大。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及数字控制器的快速发展,模型预测控制以其动态响应快、控制简单灵活、便于处理非线性约束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传统的模型预测控制中,零矢量的使用直接导致了共模电压的增大。而共模电压会产生较大的轴电压和电流,损坏电机绝缘和电机轴承,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此外,共模电压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影响周围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共模电压的抑制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共模电压的抑制策略主要分为被动抑制和主动抑制两类。被动抑制的方法主要有采用四桥臂逆变器拓扑、双桥逆变器拓扑、增加无源滤波器等,但这类方法会增加系统成本和体积。而主动抑制是通过优化控制及调制算法来降低共模电压,因为其成本低、实现简单、可移植性强的原因更加符合实际的应用需求。
在多电平及多相逆变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中,由于其空间矢量数量较多,通常由产生较小CMV的电压矢量来构建虚拟矢量,以虚拟矢量集作为备选矢量进行模型预测控制。而在三相两电平逆变器中,一般采用弃用零矢量的方法来减小共模电压。现有的抑制共模电压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虽然可以有效降低逆变器的共模电压,但在每个控制周期内仅采用了两个非零电压矢量,故其合成矢量分布不连续,稳态控制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在抑制共模电压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转矩脉动,提高稳态控制精度。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脉冲序列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脉冲序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矢量选择。在三相两电平逆变器中,一共有8个电压矢量,包含六个非零矢量u1~u6和两个零矢量u0与u7。其中,六个非零矢量的幅值相同,在矢量空间平面以u1相位角0°为参考,u2~u6的相位依次按照60°递增。
弃用零矢量u0和u7,计算六个非零矢量u1~u6作用下的dq轴电流预测值及目标函数值J,选取使目标函数值最小的非零矢量作为初始矢量;
弃用零矢量u0和u7,计算六个非零矢量u1~u6作用下的dq轴电流预测值及目标函数值J,选取使目标函数值最小的非零矢量作为初始矢量。
S2、脉冲序列的设计和备用序列的选择。
定义逆变器调制度m为
其中,|us|为合成矢量幅值,Udc为逆变器直流侧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8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