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于重型货物吊运及定位的集装箱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8701.4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1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东波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重型 货物 定位 集装箱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于重型货物吊运及定位的集装箱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侧的上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上层支架,所述上层支架上设有移动平台,所述箱体的内侧底部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上方形成容纳空间;本发明在箱体底部的支撑层上设置了多个竖槽,竖槽内设置了顶升单元,利用箱体顶部的移动平台可以带动支撑层下方的抬升平台前后移动,并可以进行小幅度的上下运动,即可以使局部的顶升单元升起或下降,当局部的顶升单元升起时,则可以使货物在支撑层上自由移动,方便将车厢外沿的货物向内运到合适的位置,且不需要绑扎绳索,也不存在运输中摇晃的问题,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于重型货物吊运及定位的集装箱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集装箱已经成为国际联合运输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集装箱装卸货物的过程,一般是由叉车来完成的,即利用叉车将货物送入集装箱的箱内,或者利用叉车从集装箱的箱内取出货物。然而,如果集装箱的尺寸过大,或者集装箱已安置于挂车等运输工具上时,由于叉车的叉刀长度有限,利用叉车无法将货物从里到外依次装配到位,需要作业人员将货物人工搬运到集装箱内的指定位置进行归置,导致消耗较多劳动力,也导致货物的装载效率较低。
因此,申请号为CN201711266074.X的发明公开一种集装箱,通过在集装箱本体顶部设置两个端梁导轨,对相应的横梁导轨、滑行车以及起重葫芦进行操控,实现集装箱内货物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准确的定位吊装,由于采用吊绳进行调运,在将重物移动时时,需要绑缚吊绳,不够方便,需要频繁的绑缚吊绳,若重物处于码垛状态,在移动中极容易出现掉落,含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重型货物吊运及定位的集装箱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重型货物吊运及定位的集装箱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侧的上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上层支架,所述上层支架上设有移动平台,所述箱体的内侧底部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上方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支撑层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纳顶升单元的竖槽,所述移动平台上连接有四根由所述箱体内侧的吊绳夹层向下延伸的吊绳,所述吊绳的另一端连接在抬升平台上,所述抬升平台位于所述顶升单元的下方,并随所述移动平台的移动而发生移动。
上层支架为移动平台提供了移动的载体,支撑层由两侧的支撑件进行支撑,底部是悬空的,可以在长度侧的两端设置支撑件,提高支撑效果,支撑层的上方形成容纳空间,货物经叉车送到支撑层的外侧部分,然后利用移动平台上的收卷部件对吊绳进行收卷,使抬升平台上升,并推动支撑层上局部的顶升单元上升,使货物脱离与支撑层的接触,而与顶升单元接触,由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可以随着移动平台的向后移动而向后推动,实现货物的搬运,且推动过程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倾倒,也不需要绑缚吊绳,降低吊运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包括承载板、移动部件和收卷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和收卷部件均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承载板通过移动部件行走在所述上层支架上,所述收卷部件一侧连接端之间的宽度大于所述抬升平台的宽度。
移动部件为驱动电机及其驱动的行走轮,通过遥控器控制移动部件可以使得承载板在上层支架上往复移动,为了增加移动平台对于抬升平台的控制精度,即移动平台端的两个吊绳之间的间距大,而抬升平台端的两个吊绳之间的间距小,形成一个倒的梯形,当移动平台前进或者后退时,吊绳对抬升平台的牵拉角度大,使得牵拉过程稳定,灵敏度高,易于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收卷部件包括收卷电机、齿轮箱、蜗杆、蜗轮和收卷盘,所述收卷电机连接在所述齿轮箱的输入端,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连接有两个所述蜗杆,所述蜗轮与两个所述收卷盘啮合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东波,未经陈东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8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