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四轮独立驱动及后轮转向提升汽车机动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8794.0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禹真;赵航;余景龙;单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5 | 分类号: | B62D7/15;B62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独立 驱动 后轮 转向 提升 汽车 机动性 方法 | ||
1.一种基于四轮独立驱动及后轮转向提升汽车机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主动切换的前轮转向功能、后轮随动转向功能和驱动力差动转向功能,其中,所述后轮随动转向功能包括可主动切换的标准工作工况和敏感工作工况:
启动所述后轮随动转向功能的标准工作工况时,后轮转角σr=λ*σf,其中,σf为前轮转角,λ为比例系数;
若车辆行驶速度V小于第一临界速度V1,后轮转向系统按照λ1的定比例系数进行动作,λ1=K'*R,其中,K'为标定常数,R为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且所述后轮转角到达最大值后不随前轮转角增加而增加;
若所述车辆行驶速度V大于所述第一临界速度V1且小于第二临界速度V2,所述后轮转向系统按照λ2的变比例系数进行动作,λ2={[(m*a)/(K2*L)]*V2-b}/{[(m*b)/(K1*L)]*V2+a},其中,m为所述车辆的质量,V为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a为所述车辆的重心至所述车辆的前轴的距离,b为所述车辆的重心至所述车辆的后轴的距离,L=a+b,K1为所述车辆的前轴等效侧偏刚度,K2为所述车辆的后轴等效侧偏刚度;
若所述车辆行驶速度V大于所述第二临界速度V2,所述后轮转向系统按照λ3的定比例系数进行动作;
启动所述后轮随动转向功能的敏感工作工况时,后轮转角σr=λ*σf,其中,σf为前轮转角,λ为比例系数;
若所述车辆行驶速度V小于第三临界速度V3,所述第三临界速度V3介于所述第一临界速度V1和所述第二临界速度V2之间,后轮转向系统按照λ4的定比例系数进行动作,λ4=σrmax/σft,其中,σrmax为后轮的最大转向角,σft为标定前轮转角,且所述后轮转角到达最大值后则不随前轮转角增加而增加;
若所述车辆行驶速度V不小于所述第三临界速度V3时,退出所述敏感工作工况并执行所述标准工作工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轮独立驱动及后轮转向提升汽车机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λ3由后轮转向执行机构的响应速度和主观评价根据实时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轮独立驱动及后轮转向提升汽车机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差动转向功能包括极限转向工况:
若所述车辆行驶速度V小于第四临界速度V4,且方向盘转角大于第一转向角J1时,在前后两个外侧车轮施加驱动力执行差动驱动,使所述外侧车轮达到最大允许滑移率,其中所述第四临界速度V4小于所述第三临界速度V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四轮独立驱动及后轮转向提升汽车机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前后两个外侧车轮施加驱动力执行差动驱动步骤之后包括:
若电子稳定系统检测到所述外侧车轮抱死,降低所述外侧车轮的驱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四轮独立驱动及后轮转向提升汽车机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差动转向功能还包括敏感转向工况:
若所述车辆行驶速度V大于第四临界速度V4且小于所述第三临界速度V3,在前后两个外侧车轮施加驱动力执行差动驱动,使所述外侧车轮增加至Ke倍最大允许滑移率对应的驱动力,其中Ke为小于1的定值系数或变值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879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