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9026.7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方君;方伟;张兵强;翟龙军;徐涛;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 |
主分类号: | F42B35/00 | 分类号: | F42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毕科锐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7 | 代理人: | 王家毅;王璐璐 |
地址: | 264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弹 技术 准备 模拟 系统 | ||
1.一种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包括:
测试设备;
雷达模拟系统,配置成模拟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并包括彼此信号连接的模拟电压生成电路和用于控制所述模拟电压生成电路中的信号输入和输出的控制模块;
控制电气模拟系统,配置成模拟弹上信息处理器并包括模拟综控机、通讯模块和输入输出设备,所述通讯模块设置在所述测试设备上,所述模拟综控机、输入输出设备和雷达模拟系统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信号连接以接收来自所述测试设备的测试指令并将测试状态反馈给所述测试设备;
导弹火工品模拟设备,包括电池激活装置、作动装置点火器和发动机点火单元,所述作动装置点火器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电池激活装置和发动机点火单元信号连接;
导弹模拟弹体,配置成包括充气式筒体、前盖和后盖组件,所述前盖安装在所述充气式筒体的前端,所述后盖组件安装在所述充气式筒体的后端,所述雷达模拟系统、控制电气模拟系统和导弹火工品模拟系统均设置在所述充气式筒体的内腔中;和
导弹充气补气模拟装置,配置成与所述导弹模拟弹体连接并根据感测到的环境和充气式筒体的压力和温度以实现对所述充气式筒体进行充气和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其中所述模拟电压生成电路包括配置成模拟生成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内部电压信号的数模转换电路;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测试设备的命令且向所述测试设备反馈模拟雷达系统状态信息的第一控制器和对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地址进行译码且控制所述数模转换电路产生模拟信号发送给所述测试设备的第二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其中,所述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还包括测试车,所述导弹模拟弹体装载在所述测试车上,所述雷达模拟系统还包括串行接口电路,所述串行接口电路将接收到的指令和/或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其中所述数模转换电路产生的模拟信号包括所述导弹模拟弹体的方位角信号和俯仰角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其中所述导弹充气补气模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源、减压器和进气通路,所述气体源和减压器通过所述进气通路与所述充气式筒体连接以完成充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其中所述导弹充气补气模拟装置还包括壳体、单片机、采集模块、传感装置和充放气通路,所述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单片机和传感装置信号连接,且所述单片机与所述充放气通路连接,所述传感装置包括气压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充放气通路中以及充气式筒体内,
在使用时,所述采集模块采集气压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感测到的信号并将所述信号传输给所述单片机,之后所述单片机根据所述传感装置感测的信号控制充放气通路打开或关闭以对所述充气式筒体进行充气补气或放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其中在所述壳体外设置有用于感测环境大气压的气压传感器和感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充放气通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用于感测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环境大气压压差的压差传感器,在充气式筒体内设置有用于感测筒内压力的气压传感器和感测筒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其中所述采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模拟开关、电阻-电容电路、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器,所述模拟开关与所述气压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其中所述电池激活装置包括主电池、点火电池、能源电池激活装置,所述作动装置点火器包括主弹翼作动点火器、副翼作动点火器、主气体发生器点火器和辅助气体发生器点火器;所述发动机点火单元包括安全防护机构及电发火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弹技术准备模拟系统,其中
所述充气式筒体包括框体、支撑构件和蒙皮,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框体连接,所述蒙皮设置在所述框体的表面,所述蒙皮由碳素钢制成;
所述前盖采用聚氨酯橡胶材料铸压成型;
所述后盖组件用于承受导弹发射时所述辅助气体发生器点火时产生的燃气并包括彼此连接的压环和盖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90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