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硒化亚铜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9862.5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0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亮;秦源浩;王晓东;杨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5/16 | 分类号: | H01L35/16;H01L35/34;H01L21/66;C23C14/06;C23C14/18;C23C14/24;C23C14/35;C23C14/5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蕾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硒化亚铜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硒化亚铜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获取一衬底,其中,所述衬底的至少一面为抛光面;
在所述衬底的抛光面上生长绝缘隔离层;其中,所述绝缘隔离层材料为氮化硅或氧化硅;
采用物理溅射方式在所述绝缘隔离层上制备硒化亚铜薄膜;其中,
靶材采用的是直径ϕ50mm×4mm,纯度为99.99%的硒化亚铜,表面磁感应强度为300~400高斯,溅射时采用的双极脉冲电源的正脉冲电源为80 V,负脉冲电源400 V,工作电流0.05A,在引入氩气之前,溅射室的真空度为2.8×10-3 Pa,引入氩气后,溅射时真空度为0.3Pa,溅射时间为10min,衬底温度为298 K;
其中,所述硒化亚铜薄膜中铜硒原子的比例在2.5:1至1.8:1的范围,所述硒化亚铜薄膜的厚度为150nm~200nm;
在290~1000 K温度范围内,所述硒化亚铜薄膜的塞贝克系数值为-600~600 ,所述硒化亚铜薄膜的电导率为0.4~8 ,所述硒化亚铜薄膜的热导率值为1~3 ;
在700~1000 K温度范围内,所述硒化亚铜薄膜的热电优值大于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硒化亚铜薄膜中包含单晶、多晶和无定形粉末其中至少一种组分的硒化亚铜;随着温度的变化,所述硒化亚铜薄膜的薄膜结晶度、晶粒尺寸、晶格取向和点阵结构其中至少之一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通过调控所述硒化亚铜薄膜的厚度可调控所述塞贝克系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随着温度的变化,所述硒化亚铜薄膜表现为P型或N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986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管理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英石板材混料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