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及流体混合加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0965.3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7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胜;章岳通;杨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哇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F24H9/13;F24H9/1818;F24H9/20;F24H15/305;F24H15/3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汇和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75 | 代理人: | 吴琰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热型 流体 混合 加热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管路(10),蒸汽发生器(30)以及料液输送接口(50),其中蒸汽发生器(30)的蒸气出口通过第二蒸汽分散阀(42)连接输送管路(10)靠近出液口(12)的一端,且蒸汽发生器(30)和第二蒸汽分散阀(42)之间设有第二通断阀(32),自料液输送接口(50)向输送管路(10)输送液体,和/或自入液口(11)向输送管路(10)输送液体,第二通断阀(32)延时至液体经过第二蒸汽分散阀(42)时打开,蒸汽发生器(30)产生的蒸汽自第二蒸汽分散阀(42)进入输送管路(10),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处于第二加热状态;蒸汽发生器(30)通过第一蒸汽分散阀(41)连接输送管路(10)靠近入液口(11)的一端,且蒸汽发生器(30)和第一蒸汽分散阀(41)之间设有第一通断阀(31);自入液口(11)向输送管路(10)的位置单向输送液体时,第一通断阀(31)延时至液体经过第一蒸汽分散阀(41)时被开启,蒸汽发生器(30)产生的蒸汽自第一蒸汽分散阀(41)进入输送管路(10),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处于第一加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蒸汽分散阀(41)连接于料液输送接口(50)和入液口(11)之间的位置,第一蒸汽分散阀(41)内的蒸汽来自第一通断阀(31)至输送管路(10)的方向单向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蒸汽分散阀(42)连接于料液输送接口(50)和出液口(12)之间的位置,第二蒸汽分散阀(42)内的蒸汽来自第二通断阀(32)至输送管路(10)的方向单向输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蒸汽分散阀(41)与输送管路(10)的管内相切处、第二蒸汽分散阀(42)与输送管路(10)的管内相切处均设有开闭阀门,当蒸气压力大于输送管路(10)内压力时,开闭阀门打开;当蒸汽压力低于输送管路(10)内压力时,开闭阀门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开闭阀门在第一蒸汽分散阀(41)和输送管路(10)的相切处形成缝隙或缩孔,或,开闭阀门在第二蒸汽分散阀(42)和输送管路(10)的相切处形成缝隙或缩孔,缝隙或缩孔与输送管路(10)内的流体进行喷射式汇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入液口(11)和第一蒸汽分散阀(41)之间设有控制阀(21),控制阀(21)选择为主动控制阀或单向阀的至少其中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入液口(11)向输送管路(10)的位置单向输送液体时,控制阀(21)打开,第一通断阀(31)和第二通断阀(32)的至少一个延时至液体经过时被开启,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处于第一加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料液输送接口(50)向输送管路(10)的位置单向输送液体时,控制阀(21)关闭,第二通断阀(32)延时至液体经过时打开,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处于第二加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蒸汽分散阀(41)以雾化状态喷出蒸汽发生器(30)产生的蒸汽,第一蒸汽分散阀(41)以缩小内径点射状态、缝隙散射至少其中一种方式喷射蒸汽至输送管路(1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型流体混合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蒸汽分散阀(42)以雾化状态喷出蒸汽发生器(30)产生的蒸汽,第二蒸汽分散阀(42)以缩小内径点射状态、缝隙散射至少其中一种方式喷射蒸汽至输送管路(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哇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杭州哇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096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