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碧根果高效芽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1436.5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6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汤根金;王鹤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亚林佳农生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17/00;A01G31/00;C05G3/00;C05G5/18;C05G3/40;C05G3/50;C05G5/14;A01N43/16;A01N43/54;A01N59/02;A01N59/00;A01N37/36;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刘玉玲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碧根果 高效 芽接 方法 | ||
1.一种碧根果芽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穗条采集,在优良单株上,利用冬季树木修剪时剪下的枝条作为穗条;
(2)穗条预处理,在穗条剪切伤口处涂抹除菌凝胶液后将穗条两端蜡封处理,所述除菌凝胶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10-20份、透明质酸10-15份、石硫合剂晶体1-2份、乳酸钙2-4份、去离子水15-20份;
(3)穗条储藏,将预处理的穗条扎成捆,用薄膜包覆,置于温度为5-6℃的阴暗环境中储藏;
(4)穗条催芽,将穗条置于温棚内进行沙藏催芽,至穗条的木质部与韧皮部完全分离后,从沙中取出穗条,所述温棚内白天温度为28-35℃、晚上温度不低于15℃;
(5)芽接,选取穗条中下部的饱满芽作嫁接芽,采用方块芽接法将穗条上的芽嫁接至砧木上,砧木选自当年培育的苗径为0.8-1.0cm的实生苗;
(6)芽接口处绑扎,先在芽接口处涂覆营养凝胶液,再在芽接口处撒上营养微球,最后用塑料膜将芽接口绑扎;
所述营养凝胶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20-40份、透明质酸10-15份、海藻酸钠4-6份、盐酸硫胺素1-1.5份、聚谷氨酸2-4份、硫酸锌0.1-0.3份、钼酸铵0.2-0.4份、乳酸钙2-3份、去离子水20-30份;
所述营养微球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20-40份、透明质酸10-15份、海藻酸钠4-6份、盐酸硫胺素1-1.5份、聚谷氨酸2-4份、硫酸锌0.1-0.3份、钼酸铵0.2-0.4份、乳酸钙2-3份、去离子水25-35份、液体石蜡50-80份、乳化剂5-10份、交联剂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穗条选用树冠外围饱满健壮的发育枝,长30-45cm、粗1.0-1.5cm,穗条采下后用湿布覆盖,或放在湿沙中以防水分蒸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除菌凝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少量去离子水分别将石硫合剂晶体和乳酸钙溶解,备用;(2)将壳聚糖与透明质酸混合,加去离子水,快速搅拌形成透明黏性液体;(3)将石硫合剂晶体和乳酸钙溶液加入到黏性溶液中,充分搅拌,得到除菌凝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温棚内沙藏催芽的具体过程为:采用简易温室大棚,将河沙用水搅拌均匀制成湿沙,沙湿度保持为手握成团、松开即散的状态,在温室大棚内用红砖铺地,砖面上铺设第一层湿沙,湿沙厚度约为10cm,在第一层湿沙上间隔铺设第一层穗条,随后用湿沙覆盖住第一层穗条并铺上第二层湿沙,再在第二层湿沙上铺设第二层穗条,如此反复进行,其中的穗条层数不超过5层,湿沙与穗条铺设完成后,每天观察沙床湿度,按需浇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藏催芽的时间根据砧木叶片展出情况和离皮情况,在砧木木质部与韧皮部完全剥离前2-3天进行穗条沙藏催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方块芽接法的操作步骤为:在穗条上选取饱满无损伤的芽,使用双刃嫁接刀对穗条上选定芽的四周进行切割,双刃嫁接刀的切割深度至穗条的木质部,切割下来芽片的形状近似方形,采用上述同样步骤在砧木无芽处切割方形芽接口,并将切割完成的皮部撕去,露出木质部,将切割下来的芽片嫁接至砧木的芽接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砧木芽接口皮部撕去的同时,在右下方撕一条放水口,防止伤流将芽顶起而降低成活率,所述放水口宽3mm,长4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于砧木右侧有放水口,用塑料膜绑扎时一定紧靠左侧,绑扎时需使芽块与木质部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亚林佳农生物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亚林佳农生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14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