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久性能强的煤矿透水事故用搬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1847.4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龚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胜辉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B65G6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久 性能 煤矿 透水 事故 搬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久性能强的煤矿透水事故用搬运装置,包括首尾相连且同心的小运输壳和大运输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运输壳的回转中心处通过转动连接有中转柱,所述中转柱为分体式且各个部分可相互转动,所述中转柱的两侧对应上下排列安装有长度不同的侧支棱,各个所述中转柱的一端分别与外部转矩相连接,所述侧支棱的一侧上下排列连接有褶皱板,所述褶皱板的一端与中转柱相卡接,位于两个侧支棱的两个所述褶皱板相接触,所述褶皱板以小运输壳和大运输壳的圆心位置呈扇形折叠,所述褶皱板的一侧与小运输壳和大运输壳相贴合,所述中转柱与外部转矩连接,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久性能强的煤矿透水事故用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透水事故中,煤矿工人容易长时间落在井下,而配送食物时需要考虑到煤矿巷道的深度和环境的恶劣程度,为防止腐蚀一般为速食食物或流体食物,如果将常规食物预先加热好则会损失风味,造成工人长时间待在井下时被困体验较差。现在煤矿补给物一种新的搬运方法,即一边运输一遍加热,可以有效保持食物的风味,但诸如炖排骨之类需要持续加热的食物难以掌控食物的加热程度,而井下不同深度的被困人员牙口也不同,适应食物的熟烂程度也不同,实用性差。因此,设计实用性强的一种耐久性能强的煤矿透水事故用搬运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久性能强的煤矿透水事故用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久性能强的煤矿透水事故用搬运装置,包括首尾相连且同心的小运输壳和大运输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运输壳的回转中心处通过转动连接有中转柱,所述中转柱为分体式且各个部分可相互转动,所述中转柱的两侧对应上下排列安装有长度不同的侧支棱,各个所述中转柱的一端分别与外部转矩相连接,所述侧支棱的一侧上下排列连接有褶皱板,所述褶皱板的一端与中转柱相卡接,位于两个侧支棱的两个所述褶皱板相接触,所述褶皱板以小运输壳和大运输壳的圆心位置呈扇形折叠,所述褶皱板的一侧与小运输壳和大运输壳相贴合,所述中转柱与外部转矩连接,所述褶皱板上放置有加热容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侧支棱的一端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的外壁与小运输壳和大运输壳的内壁相滑动接触,所述小运输壳与大运输壳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缺口,且滚轴穿过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铰接有挡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小运输壳与大运输壳的连接处设置有压力转动装置,所述压力转动装置包括压力壳,所述压力壳的内壁对应滑动安装有滑板,所述压力壳的中心处转动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扭杆,所述压力转动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双向流通阀,所述双向流通阀的内壁开设有方形腔室,所述方形腔室的上下内壁对应设置有低密度柔性球和高密度柔性球,所述棘轮的一侧与低密度柔性球和高密度柔性球转矩连接,所述扭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扭杆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双向流通阀的内壁与小运输壳和大运输壳分别贯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方形腔室的上下内壁对应转动安装有滚珠套,所述滚珠套的内部螺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上开设有流道,所述低密度柔性球位于上方的所述阻挡块的底部,所述高密度柔性球位于下方的所述阻挡块的顶部,所述双向流通阀与小运输壳和大运输壳之间贯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滚珠套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与双向流通阀通过螺栓固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阻挡块的一侧安装有镂空套,所述镂空套的内壁与高密度柔性球和低密度柔性球为配合结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各个所述中转柱的外部套接有中齿轮,所述中转柱的周边位置均匀分布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套接有驱动齿轮,每个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各个中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轴与小运输壳和大运输壳的内壁转动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缺口的内壁通过粘接设置有柔性变形块,所述柔性变形块载的非形变形状下完全填充缺口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胜辉,未经龚胜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18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