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专用中药有机肥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3042.3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安利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市步鹤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60 | 分类号: | C05G3/60;C05F1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董洁 |
地址: | 265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专用 中药 有机肥 | ||
一种茶叶专用中药有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物质:中药酵素原液30‑50份,硫酸钾10‑15份、氯化镁5‑8份、氧化镁1‑3份、花生皮10‑15份、玉米秸秆15‑20份、尿素10‑30份、硝酸钙1‑2份、花生饼5‑8份、菜籽饼20‑30份、云母粉10‑15份、牡蛎粉5‑8份。本发明本发明设计科学,配方合理,方法简单,将其用作农作物的底肥,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减少农药的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茶叶专用中药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产高品质高营养且没有农药残留的高质量茶叶的市场需求,对于茶园地下使用有机肥产生的病虫害和有害菌群的防治越来越紧迫,而采用传统化学农药又会造成茶叶食品安全的隐患。中医中药是我国的特色医疗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的中成药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中草药对于防治地下病虫害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且对茶叶质量非常有益。
中药大部分都来自于植物的根茎部分或叶片,经过蒸煮药用后,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糖凿、粗蛋白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并且具有防治地下病虫害的实用价值。近年来,随着酵素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中药与酵素经生物活化处理,生产出含丰富氮、磷、钾及有机质的优质生物有机肥成为了新的趋势。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中药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活化处理,然后制成肥料,施用于农作物上。充分考虑到不同的中药不同的生物性质,并根据其生物性质比例采取合理配方的施肥方法,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因此,提供一种含中药的有机肥,充分结合其中药性质进行原料的组合,并根据其性质,决定其具体用途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专用中药有机肥,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茶叶专用中药有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物质:
中药酵素原液30-50份,硫酸钾10-15份、氯化镁5-8份、氧化镁1-3 份、花生皮10-15份、玉米秸秆15-20份、尿素10-30份、硝酸钙1-2份、花生饼5-8份、菜籽饼20-30份、云母粉10-15份、牡蛎粉5-8份。
如上所述的一种茶叶专用有机肥,所述的中药酵素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物质:
苹果20-30份,葡萄5-8份,菜叶30-50份,红糖5-8份,EM菌1-2 份,苦参15-30份,地丁10-15份,牡蛎10-15份,曼陀罗1-5份,生半夏 10-15份,百部15-20份,花椒10-15份,皂角10-12份。
如上所述的一种茶叶专用有机肥,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配比准确称量各种原料;
步骤二:将苹果、葡萄搅碎,加入菜叶、红糖、EM菌,加入30-40℃的温水,充分搅拌混合,密封阳光下暴晒发酵,每天放气2-3次,发酵7d,得酵素;
步骤三:将苦参、地丁、牡蛎、曼陀罗、生半夏、百部、花椒、皂角加 150-200倍的水,在锅内熬制3-5小时,沥尽药渣获得中药提取液,降温至 50℃以下备用;
步骤四:将中药提取液和酵素原料再加入红糖装入酵素制作容器中,再发酵至少5h,得中药酵素原液。
如上所述的一种茶叶专用中药有机肥,所述的步骤一中酵素表面有一层白色浮末,且桶内液体稳定不产生气体,闻着有酸甜味为好。
如上所述的一种茶叶专用中药有机肥,所述的步骤一中发酵开始时发酵液的乙酸浓度低于1%,且发酵开始时发酵液中乙醇浓度低于10%。
如上所述的一种茶叶专用中药有机肥,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准确称量各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市步鹤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市步鹤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30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炭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磷酸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