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3321.X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4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蒲桃;周红军;付振程;马小军;唐华;王一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南科环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14;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宗波 |
地址: | 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水处理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硅藻土的处理,备用;S2:天然有机纤维的处理:将天然有机纤维于去离子水中,再投加辅助剂,超声处理,超声完成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将固体烘干,备用;S3:处理剂的制备:将硅藻土放入去离子水中,随即加入天然有机纤维,于室温下超声,超声完成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将固体烘干,烘干完毕后,放入至微波发声器中,采用程序升温方式保温,保温完毕后即得复合型水处理剂粉末。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用来解决吸附法在处理高浓度重金属废水时,增强水处理剂的使用效率,减少后期清掏及额外增加设备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对于含有重金属(锌、铜、锰、铬、镉等)废水,若处理不达标,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致命性危害。尤其是在冶金、电子加工、石油化工行业,产生的废水往往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故环保相关单位对该行业内各企业废水治理排放实时严管监察。一般地,对于含重金属废水,常见处理工艺有化学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具体工艺的选择须根据重金属离子浓度以及废水自身特点综合考量。
对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较大的情况,现有处理技术工艺,产采用化学法和吸附法。化学法一般有沉淀法和络合法两种,沉淀法是一定条件下,通过向废水中加入合适的化学药剂或酸/碱,使得其中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絮状物或沉淀析出,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络合法是某些重金属离子是以络合态存在于废水中,沉淀法此时几乎无任何去除效果,即在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投加合适的络合剂(重金属捕捉剂),使其与已络合的重金属重新生成稳定性更强的络合物,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吸附法采用的是物理吸附方式,将重金属从液相转移至固相中,常用的重金属吸附剂有活性炭、改性硅藻土、活性氧化铝、改性壳聚糖等,利用其极大的带电荷比表面积对废水中游离态重金属进行吸附,达到去除目的。
目前,化学法处理高浓度重金属废水,药剂投料量大、易造成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处理条件局限性大,从而使得处理运行成本较高;吸附法处理高浓度重金属废水,药剂多采用广撒投加,须定期清掏设备设施,或新添加自动处理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用来解决吸附法在处理高浓度重金属废水时,增强水处理剂的使用效率,减少后期清掏及额外增加设备设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复合型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硅藻土的处理:选取硅藻土,加入去离子水中,于室温条件下搅拌均匀,抽滤,得到固体,将固体烘干,备用;
S2:天然有机纤维的处理:将天然有机纤维置于去离子水中,再投加辅助剂,超声处理,超声完成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将固体烘干,备用;
S3:处理剂的制备:将S1中经过处理的硅藻土放入至盛有去离子水的容器中,随即加入S2步骤中经过处理的天然有机纤维,于室温下超声,超声完成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将固体烘干,烘干完毕后,放入至微波发声器中,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升温并保温,保温完毕后即得复合型水处理剂粉末。
硅藻土本身具有质轻、比表面积大以及多孔等结构特征,天然有机纤维具有传统吸附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其具有质地柔软、杂质含量低、可压缩性好、环境友好等特点。通过将硅藻土和天然有机纤维复配,使用时间长,不易损坏,还可以减少使用后的残留,减少产品消耗,且残留能做成饼,便于后续的处理、回收以及利用。
进一步,所述S1步骤中,硅藻土在室温条件下搅拌时间为:1-4H,硅藻土固体的烘烤温度为:50-70℃,烘烤时间为:1-2H,去离子水的质量为硅藻土质量的2-3倍。
通过将硅藻土水洗后,抽滤和烘干后,得到去除杂质的硅藻土,加强硅藻土的吸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南科环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南科环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33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