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介电弹性驱动的激光三维成像扫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3460.2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程阳;郝群;曹杰;陈传训;李志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81 | 分类号: | G01S7/481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弹性 驱动 激光 三维 成像 扫描 方法 | ||
1.一种基于介电弹性驱动的激光三维成像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介电弹性体固定散布在透镜周围,通过分别给介电弹性体施加电压实现光束的偏转,实现激光三维成像扫描;
第一透镜(8)为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偏转透镜,第一透镜(8)可在电压驱动下发生径向偏心移动;第一透镜(8)包括固定板(13)、介电弹性体(14)、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第一电极(16)、第一电源(17)、第二电极(18)、第二电源(19)、第三电极(20)、第三电源(21)、第四电极(22)、第四电源(23)、地电极(24)、电源地(25);固定板(13)用于固定介电弹性体(14),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粘贴于介电弹性体(14)的正中央区域;在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的外围区域上,均匀地分布着四个区域,在每个区域的介电弹性体(14)上表面均匀地涂有柔性电极;在右上区域的介电弹性体(14)上表面均匀地涂有第一电极(16),第一电极(16)与第一电源(17)相连;同理,在左上区域的介电弹性体(14)上表面均匀地涂有第二电极(18),第二电极(18)与第二电源(19)相连,在左下区域的介电弹性体(14)上表面均匀地涂有第三电极(20),第三电极(20)与第三电源(21)相连,在右下区域的介电弹性体(14)上表面均匀地涂有第四电极(22),第四电极(22)与第四电源(23)相连;在每个区域的介电弹性体(14)的下表面均匀涂有地电极(24),地电极(24)与电源地(25)相连。
2.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实现一种基于介电弹性驱动的激光三维成像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8)为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偏转透镜,该透镜可在电压驱动下发生径向偏心移动;当只在第一电极(16)上施加电压时,右上区域的介电弹性体(14)将在电压的驱动下,上下表面积累的正负电荷互相吸引产生应力,导致其厚度方向变薄面积扩展,导致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向左下方向移动;同理,当只在第二电极(18)上施加电压时,左上区域的介电弹性体(14)将在电压的驱动下,上下表面积累的正负电荷互相吸引产生应力,导致其厚度方向变薄面积扩展,导致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向右下方向移动;当只在第三电极(20)上施加电压时,左下区域的介电弹性体(14)将在电压的驱动下,上下表面积累的正负电荷互相吸引产生应力,导致其厚度方向变薄面积扩展,导致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向右上方向移动;当只在第四电极(22)上施加电压时,右下区域的介电弹性体(14)将在电压的驱动下,上下表面积累的正负电荷互相吸引产生应力,导致其厚度方向变薄面积扩展,导致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向左上方向移动;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在其他方向的移动可以通过调节施加在四个电极上的电压组合得到,可实现光束的二维扫描;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的移动位移大小可通过调节施加在四个电极的电压幅值;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的移动速度可通过调节施加在四个电极的电压频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介电弹性驱动的激光三维成像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激光器(1)、脉冲光束(2)、准直透镜(3)、平行光束(4)、分光片(5)、会聚透镜(6)、光电二极管(7)、第一透镜(8)、第二透镜(9)、发散透镜组(10)、光轴(11)、目标(12);脉冲激光器(1)发射的脉冲光束(2)经过准直透镜(3)作用后,变成平行光束(4),平行光束(4)被分光片(5)分成两束:一束向下传播,经过会聚透镜(6)作用后,聚焦在光电二极管(7)上,光电二极管产生脉冲电信号,脉冲电信号的峰值作为激光三维成像的距离计时开始时刻;另外一束照射在第一透镜(8)和第二透镜(9)上,第一透镜(8)可在电压驱动下,发生相对于第二透镜(9)的径向偏心移动,平行光束(4)经第一透镜(8)和第二透镜(9)后将发生偏转,该偏转角度经过发散透镜组(10)的放大作用后,将产生相对于光轴(10)的偏转,偏转后的平行光束(4)照射在目标(12)的位置为O′;当驱动电压为0V时,平行光束(4)照射在目标(12)的位置为O;
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具有与第二透镜(9)相同的焦距f;当未在介电弹性体的四个电极上施加电压时,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的光轴、第二透镜(9)的光轴、以及系统的光轴(11)三者重合;平行光束(4)在经过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后聚焦在其焦点位置,由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的焦距与第二透镜(9)相同,平行光束(4)经过第二透镜(9)后仍然以平行于系统的光轴(11)的角度出射;当在介电弹性体的四个电极上施加电压时,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将发生径向偏心移动,平行光束(4)在经过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与第二透镜(9)后,将不再以平行于光轴(11)的角度出射,而是沿与光轴(11)有偏转角度的方向出射,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扫描;偏转角度的方向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的径向偏心移动的方向相关;偏转角度的大小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移动透镜(15)的径向偏心移动的位移u大小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34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