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格氏乳杆菌LGV03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523517.9 申请日: 2021-05-13
公开(公告)号: CN113215045B 公开(公告)日: 2023-03-28
发明(设计)人: 邱峰 申请(专利权)人: 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23L33/135;A61K35/747;A61P37/08;C12R1/225
代理公司: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代理人: 王敏
地址: 528200 广东省佛***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格氏乳 杆菌 lgv03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格氏乳杆菌LGV03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格氏乳杆菌LGV03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22010。格氏乳杆菌LGV03的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在体内均能显著抑制Compoud48/80刺激斑马鱼分泌Tryptase,能够抑制体内肥大细胞脱颗粒,具备应用于体内预防过敏反应的潜能。本发明公开的格氏乳杆菌LGV03在预防过敏反应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株格氏乳杆菌LGV03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过敏性疾病正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虫咬过敏、皮肤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或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一些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过敏性疾病被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根据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约22%人群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是对无害环境抗原(如花粉和食物)的超敏反应。典型的过敏反应是当过敏原诱导Th2细胞分泌IL-4、IL-5、IL-10和IL-13,能够有效的激活B细胞产生IgE抗体,IgE与肥大细胞结合,并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丝氨酸蛋白酶、组胺、细胞因子等介质,启动针对特异性抗原的过敏反应。研究显示,肥大细胞是过敏反应中一种关键的效应细胞,其在被抗原激活特定信号转导通路后,不仅脱颗粒分泌炎性介质,还分泌相当数量的多种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类胰蛋白酶(Tryptase)是肥大细胞中一种重要的蛋白酶,它与胰蛋白酶相似。类胰蛋白酶(Tryptase)在肥大细胞中的贮存和表达具有高度选择性,不能在其他类型细胞中被检出,故类胰蛋白酶(Tryptase)成为鉴定人肥大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另外,类胰蛋白酶(Tryptase)可经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到细胞外,因此,细胞外类胰蛋白酶(Tryptase)可作为肥大细胞的激活和脱颗粒的标志。

目前,我们应对过敏性疾病的手段有限,只是在病发时服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完全不能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随着科学对肠道微生物日益深入的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肠道微生物与过敏的关系。已有研究表明,食物过敏与肠道微生物组成有关,肠道中某些特定细菌可保护人类免受食物过敏的烦扰。因此,对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行干预可能会提供一种预防变态反应致敏的新策略。

益生菌被定义为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的活微生物,可有益于宿主生理反应的多个方面,包括免疫功能。此外,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等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有多项研究表明,口服双歧杆菌或乳杆菌可减轻食物过敏。乳酸杆菌能够减弱肥大细胞的活化并释放与过敏反应有关的炎症介质。双歧杆菌BGN4在食物过敏小鼠模型中能抑制血清IgE和IgG1的产生,另外,干酪乳杆菌Shirota通过刺激IL-12的分泌抑制产生抗原特异性IgE,均表现出良好的预防或治疗过敏疾病的益生功效。当前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集中于美、日、俄传统研发强国,而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菌株。国内生产企业所用益生菌菌种长期依赖进口,而且国外菌株未必适合我国居民胃肠道生理状况。另外,益生菌的功能缺乏有力的科学研究证据,严重影响了益生菌及其制品的推广。基于此,针对菌种资源的功能深入挖掘,筛选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特定功能性质、适合中国人群生理特性的新型益生菌菌株,对提高我国益生菌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益生菌制品发展尤为重要。

因此,提供一株格氏乳杆菌LGV03及其应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格氏乳杆菌LGV03及其在制备预防过敏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3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