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3876.4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1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井芹宁;郝爱民;黄先锋;小林草平;夏冬;刘冰;赵晗彬;陈剑鹰;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50;C02F7/00;C25B9/17;C25B9/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朴今春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其包括:具备设置有阴极的阴极室和设置有阳极的阳极室的电解槽、用于向阴极室和阳极室导入原水的原水导入部、用于排出酸性电解水的酸性电解水排出部、用于排出碱性电解水的碱性电解水排出部、用于排出阴极室内所产生的气体的阴极排气口、以及用于排出阳极室内所产生的气体的阳极排气口,其中,阴极和阳极均形成为中空柱形。通过上述水处理装置,不仅可以在去除蓝藻时不破坏细胞壁,还可以有效抑制蓝藻的生长,而且,也可以抑制蓝藻毒素、蓝藻异味物质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防止和去除水库、湖泊或河流等中的蓝藻、蓝藻毒素、蓝藻异味物质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水质的环境问题,能够引起水质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其中,蓝藻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蓝藻也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蓝藻能产生一系列毒性很强的天然毒素(蓝藻毒素,cyanotoxin)和异味物质危及人类的健康。当水库、湖泊或河流中蓝藻大量繁殖而形成水华时,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
现有的去除蓝藻的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去除蓝藻技术主要是通过从喷嘴喷射加压的水来进行物理处理,化学去除蓝藻技术主要是通过将化学物质溶解于水中并使其与蓝藻发生作用。
发明内容
当通过上述的现有技术来去除蓝藻时,蓝藻的细胞壁容易破裂,导致蓝藻的细胞内的毒素(例如,微囊藻毒素)流出,不仅给水体带来二次污染,也无法成为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
此外,许多藻类利用二氧化碳(CO2)作为光合作用的碳源。除了二氧化碳气体之外,蓝藻还可以利用碳酸氢离子(HCO3-)。如果在水库、湖泊或河流等的表层蓝藻异常增殖,则pH上升,二氧化碳气体成为碳酸氢离子或碳酸离子(CO32-),蓝藻以外的藻类不能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营养盐,因此蓝藻以外的藻类的增殖受到抑制。由于蓝藻的竞争藻类的增殖受到抑制,因此导致仅蓝藻优势性增殖。
下述式1表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反应。
[式1]
上述式1中,左侧是酸性环境,右侧是碱性环境。
如果利用酸性离子水降低pH,使上述公式向左侧移动,以增加碳酸气体的比例,则可以促进作为蓝藻的竞争藻类的绿藻类、硅藻类及其他光合藻类的增殖,进而可以防止蓝藻的优先增殖。
进一步地,如果能够改善成为蓝藻产生的原因的水底层的贫氧化,则可以有效抑制蓝藻的生长。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其不仅可以在去除蓝藻时不破坏细胞壁,还可以有效抑制蓝藻的生长,而且,也可以抑制蓝藻毒素、蓝藻异味物质的产生。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电解槽,包括阴极室和阳极室,所述阴极室内设置有阴极,所述阳极室内设置有阳极;原水导入部,分别与所述阴极室和阳极室相连,向所述阴极室和所述阳极室导入原水;碱性电解水排出部,与所述阴极室相连,用于排出碱性电解水;酸性电解水排出部,与所述阳极室相连,用于排出酸性电解水,阴极排气口,设置于所述阴极室的上部,用于排出所述阴极室内所产生的气体;以及阳极排气口,设置于所述阳极室的上部,用于排出所述阳极室内所产生的气体,其中,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均形成为中空柱形。
可选的是,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可选的是,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是表面上涂布有导电性材料的多层结构、或者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单层结构,所述导电性材料是石墨、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钛、锌、锡、锂、银、钯、铂、金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大学;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3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