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饮污水三相分离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3912.7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叶海平;吴晓升;吴锐东;丁坚;龚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曦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2;C02F1/24;C02F1/40;C02F1/7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餐饮 污水 三相 分离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餐饮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指一种餐饮污水三相分离设备,包含壳体以及顺序连通的格栅除渣池、含油污水处理池、曝气池和排油装置,所述格栅除渣池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格栅除渣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含油污水处理池,所述曝气池设在所述格栅除渣池的一侧,所述排油装置设在所述曝气池的另一侧,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污口,能够对餐饮污水进行固体垃圾、油污、污水三相分离,同时有效抑制泡沫生成方便观察水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饮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指一种餐饮污水三相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餐饮污水处理一直是广受人们关注的事情,餐饮污水由于水里含有洗洁精等洗涤剂以及各种食物残渣,如果直接排入下水道容易导致下水道堵塞,因此在餐饮污水排放前都需要进行处理。
专利文献CN211946350 U公开了一体化小型餐饮废水处理器,包括壳体、曝气管、气泵、进水阀、清洁装置、收集箱、排油阀,提供一种无须添加药剂实用性强的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上述专利文献通过设有曝气管和排油阀,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但是由于餐饮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洗涤剂,在进行曝气是会产生大量的泡沫,直接印象排油的效果,而且含有大量泡沫的水排入下水道时会影响对水质的观察,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除渣除油还能够抑制泡沫生成的污水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餐饮污水三相分离设备,能够进行固体垃圾、油污、污水三相分离的污水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泡沫生成的污水处理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餐饮污水三相分离设备,包含壳体以及顺序连通的格栅除渣池、含油污水处理池、曝气池和排油装置,所述格栅除渣池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格栅除渣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含油污水处理池,所述曝气池设在所述格栅除渣池的一侧,所述排油装置设在所述曝气池的另一侧,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污口。
所述格栅除渣池将污水中的食物残渣分离出来,所述含油污水处理池收集分离残渣后的含油污水并进行加热处理,再将加热后的含油污水送到所述曝气池进行曝气处理,最后通过所述排油装置实现油水分离,从而实现残渣、油、水三相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除渣池包含进水缓冲箱、自动除渣格栅和渣桶,所述进水缓冲箱连接所述自动除渣格栅,所述渣桶设在所述自动除渣格栅的下方。
含油含渣污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进水缓冲箱,防止因为水压过大导致设备损坏,同时起到限流的作用,将含油含渣污水平稳进入所述自动除渣格栅,进行除渣处理,分离出来的食物残渣被送到所述渣桶中,剩余的含油污水流向所述含油污水处理池。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池还包含微臭氧发生器、曝气泵和曝气装置,所述微臭氧发生器设在所述曝气池的顶部,所述曝气泵设在所述曝气池靠近所述格栅除渣池的一侧,所述曝气装置设在所述曝气池的底部。
含油污水在所述含油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加热处理后通过所述曝气泵送到所述曝气池中,所述曝气装置实现对含油污水的曝气处理,同时所述微臭氧发生器向含油污水通入臭氧,进行氧化处理,抑制泡沫的生产,提高曝气除油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排油装置包含搅拌装置和油桶,所述搅拌装置设在所述所述曝气池的出口处,所述油桶设在所述搅拌装置的下方。
完成曝气后的含油污水被送到所述排油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将含油污水进行充分搅拌后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油流进所述油桶。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一侧还设有控制电箱、排气口和出水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曝气池,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排油装置。
所述控制电箱用于控制设备的工作以及观察设备的工作状况,所述排气口将曝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出,防止设备内气压多大造成损坏;所述出水口将除渣除油后的污水排出到下水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曦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曦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39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