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小孔径内孔的工艺及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4618.8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9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和之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Q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51149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孔径 工艺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工小孔径内孔的工艺及其设备,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中一种加工小孔径内孔的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选择与内孔孔径相当的铣床用呈圆柱形且侧壁带刀纹的铣刀,并将铣刀通过变径套安装在车床的刀座上;通过主调节组件将两个呈对称设置的主夹具打开,并将待加工内孔的工件放置在两个主夹具之间;对齐工件待加工位置与铣刀,并通过主调节组件调整主夹具位置,使两个主夹具夹合在工件上实现初步固定;通过辅助调节组件调整合适位置的辅助夹具对工件进行进一步固定。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不同形状工件的夹持,稳定性高,同时,本发明通过铣床用铣刀代替车刀,可以有效的避免加工时的刀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工小孔径内孔的工艺及其设备,主要用于工件的小孔径内孔加工作用。
背景技术
在工件的机械加工中,小孔径内孔加工是常见的一种加工手段,操作时,工作人员将工件固定在车床上的夹具中,并通过电机转动来带动夹具旋转,同时通过气缸带动工件向车刀方向给进,实现打孔,但是,现有的车床在对工件进行小孔径内孔加工过程中存在以下的不足:
1.现有对小孔径内孔加工的夹持装置,夹持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不同形状工件的夹持,尤其对于长条形尺寸的工件,现有的夹持装置无法实现牢固稳定的夹持;
2.现有对小孔径内孔加工的车刀固定在车床上进行工作时,因为车柄为矩形条状设置,而刀粒只是安装在矩形条体一端的一侧上,在加工时,车刀整体易出现震动,影响加工速度;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小孔径内孔的工艺及其设备,在本设备上按照本工艺流程对工件进行小孔径内孔加工时,使工件的夹持更加稳固且适用性广,同时,本设备的加工工艺可以有效的避免刀震,提高加工效率,解决了现有的车床在对小孔径内孔进行加工时,存在夹持不稳定且易出现刀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加工小孔径内孔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选择与内孔孔径相当的铣床用呈圆柱形且侧壁带刀纹的铣刀,并将铣刀通过变径套安装在车床的刀座上;通过主调节组件将两个呈对称设置的主夹具打开,并将待加工内孔的工件放置在两个主夹具之间;对齐工件待加工位置与铣刀,并通过主调节组件调整主夹具位置,使两个主夹具夹合在工件上实现初步固定;通过辅助调节组件调整合适位置的辅助夹具对工件进行进一步固定;控制电机和气缸工作,带动工件自转的同时向铣刀位置给进进行加工;安装上述步骤实现工件上小孔径内孔的加工。
本发明通过该工艺流程来实现小孔径内孔加工时,通过铣床用铣刀代替传统的车刀,并通过变径套将铣刀安装在车床上,可以有效的避免加工时出现的刀震,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工小孔径内孔的工艺的设备,包括操作台、刀座和夹持机构,所述刀座和夹持机构呈对齐设置在操作台的上方,且刀座固定连接在操作台顶面上,还包括变径套和铣刀,所述铣刀通过变径套固定连接在刀座一侧面的安装柱上;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盘、半圆形夹块和第一螺丝杆,两个半圆形夹块呈对称设置在固定盘靠近铣刀的一侧;
所述半圆形夹块靠近铣刀的一侧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一螺丝杆,所述第一螺丝杆螺旋套接在半圆形夹块一侧面上的固定块中;
相对于设置有第一螺丝杆的半圆形夹块另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T形滑动块;
所述T形滑动块间隙配合在固定盘一侧面上的T形滑动槽中,所述T形滑动槽中还转动连接有第二螺丝杆,所述第二螺丝杆用于与T形滑动块上的螺纹通槽螺旋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和之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和之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46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