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焦型眼镜镜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6752.1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1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江程;刘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C7/02 | 分类号: | G02C7/02;G02C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焦型 眼镜 镜片 | ||
本发明属于眼视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离焦型眼镜镜片。本离焦型眼镜镜片由常规配方镜片内部完全浸没多个玻璃或塑料等材质的透明小球体组成,可通过对热固型材料利用模压浇铸成型法加热固化得到或对热塑型材料利用注塑成型得到;小球的折射率与镜片基材折射率不完全一样,从而根据需要实现光学离焦功能;当需要抑制眼轴增长即控制近视时,小球折射率大于基材折射率;当需要促进眼轴增长即控制远视时,小球折射率小于基材折射率。本发明的镜片外表面与普通镜片完全没有区别,表面顺滑,适于佩戴使用。本发明模具加工简单,可以兼容原有的制造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本发明属于眼视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离焦型眼镜镜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应用、课程作业等近距离工作负荷增大,青少年的眼睛屈光不正发病率逐年升高。近视或远视是两种典型的屈光不正,对于近视主要是由于眼轴的长度增长过快,远视则反之。近视是当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30%、初中生约60%、高中生约80%,而大学生已高达90%。眼视光行业经过研究,提出了离焦理论,指出使用普通单光镜片矫正视力时,其视网膜的中心凹区能清晰成像时,由于近视的眼球轴距变长,其周边视野的像点在视网膜之后,此种状态称之为周边远视离焦。由于眼球的正视化发展,眼球将进一步变长,使得可视区全局视野更多的落在视网膜上,从而近视将进一步加深。反之,则可以利用离焦特性,抑制眼轴增长,抑制近视的加深。
根据此理论,业内开始设计离焦型功能型框架镜片或接触镜,最早用同心菲涅尔多焦点设计,在接触镜上应用良好,但在框架镜片上使用时会有重影。香港理工大学的专利CN104678572B通过在镜片上加岛形的微结构,控制光线的焦点与视网膜的位置,通过合理设计所需要的离焦量,从而抑制屈光异常的发展,并确保有充分的可视性。
但采用表面微结构,实现原理直观,其缺点是,面型精度要求非常高,生产制作难度大,并且由于表面有微结构,表面不连续顺滑,凸凹不平,在其表面用于起减反作用、加硬作用的镀膜不便。并且,由于表面有微结构,镜片表面在使用时更易磨损,更易沾污,从而影响效果,严重的情况下,凸起刮花,不能良好透光,会产生形觉剥夺效应,从而加剧近视。另外,考虑到不同客户的眼睛眼镜配方不一样,故镜片面形不一样,从而微结构需要根据面形调整设计。
该专利也提到了可以采用不同折射率的两种材料来实现离焦设计,但是特指不同折射率材料在镜片的表面形成岛状形态,仍是通过面型的精准设计制作来实现。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表面连续顺滑的、加工生产较简易的离焦型眼镜镜片,该眼镜镜片更有利于视力保护。
本发明提供的离焦型眼镜镜片,是在常规配方镜片内部完全浸没多个透明小球体组成,小球的折射率与镜片基材折射率不完全一样,如图1所示。
具体做法是把这些透明小球放在液体基材中,通过模压浇铸成型法加热固化,得到所需的离焦型眼镜镜片。也可以把所述小球置于热塑型材料中,通过注塑成型得到。
所述常规配方镜片,可以是只有单一屈光度数,也可以是复合的具有矫正散光功能的镜片,还可以是具有多屈光度的渐进多焦度镜片。
本发明中,当需要抑制眼轴增长时,小球折射率大于基材折射率;当需要促进眼轴增长时,小球折射率小于基材折射率。具体地:
对于近视患者,通过凹透镜矫正近视屈光不正,内置小球为高折射率,从而能使经过内置小球的光线,会聚于视网膜前的区域,即实现近视离焦,抑制眼球的眼轴增长,减缓近视的加重。
对于远视患者,通过凸透镜矫正远视屈光不正,内置小球为低折射率,从而能使经过内置小球的光线,会聚于视网膜后的区域,即实现远视离焦,促进眼球的眼轴增长,减缓远视的加重。
本发明中,所述小球的半径的范围为0.1mm到2mm,优选值为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67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