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外力作用产生形变的金属材料弯曲度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6783.7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紧固件和焊接材料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G01N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锡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1 | 代理人: | 马伟 |
地址: | 2019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外力作用 产生 形变 金属材料 弯曲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外力作用产生形变的金属材料弯曲度检测设备,包括支撑背板,所述支撑背板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支撑背板正面两端且位于所述顶板的底部两端均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背板正面中心处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上部设有动力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下方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顶板中心处设有进料口。有益效果:采用动力组件与驱动组件相配合下将置物槽内的金属材料进行挤压,且通过产生的压力让金属材料发生形变以确定金属的使用范围,从而可对金属材料弯曲度进行有效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外力作用产生形变的金属材料弯曲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在使用前需要检测很多的性质,已确定它的使用条件,才会投入使用,但是现有的金属材料在检测中大多数采用设备直接对金属进行检测,而并不能对金属材料的弯度进行检测,使得无法判断金属材料弯度的适用范围,因此,现亟需一种基于外力作用产生形变的金属材料弯曲度检测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外力作用产生形变的金属材料弯曲度检测设备,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外力作用产生形变的金属材料弯曲度检测设备,包括支撑背板,所述支撑背板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支撑背板正面两端且位于所述顶板的底部两端均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背板正面中心处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上部设有动力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下方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顶板中心处设有进料口。
采用动力组件与驱动组件相配合下将置物槽内的金属材料进行挤压,且通过产生的压力让金属材料发生形变以确定金属的使用范围,从而可对金属材料弯曲度进行有效的检测,其中,置物槽的中部设置有进料槽,且在进料槽上设置进料口,便于将金属材料放置在进料槽内通过动力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对其进行施压,从而产生外力,让金属材料发生形变,进而来检测金属材料的弯曲度使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置物槽正面设有复位槽口,且所述复位槽口内设有一组与所述复位槽口相适配的圆柱体,且所述圆柱体一端位于所述置物槽内,所述圆柱体另一端贯穿复位槽口延伸至置物槽外侧,两端圆柱体且位于所述置物槽内一端处的相悖一端均通过复位组件与所述置物槽内壁两端固定连接,其中,复位组件包括若干个压缩弹簧和复位板,其中,所述压缩弹簧之间均镶嵌所述复位板,所述复位板为弹性结构,在圆柱体的两端且均位于置物槽内一端处设置复位组件,另一端则贯穿于置物槽,使得位于外部一端的圆柱体可方便夹块实现夹紧作业,而位于置物槽内一端则可方便复位组件让圆柱体产生往两侧复位的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顶板的顶部一端,所述支撑架一端穿插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贯穿于所述顶板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延伸至所述置物槽上方,且所述驱动杆的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压块,其中,所述压块贯穿于所述进料口与两端圆柱体之间的金属材料相配合,驱动杆贯穿于安装板、气缸、活塞、气杆以及凸块延伸至凸块的下方,其中,压块的底部设置为向下凸出的凸面,便于对金属进行施压,让金属产生形变。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上部固定有U型夹块四,所述U型夹块四且远离所述支撑背板一侧设有表盘,所述表盘且远离所述U型夹块四的一侧圆周设有表数,所述表盘正面中心处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侧边对应两端分别设有指针和重力锤,其中,所述表盘且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且远离所述表盘的一端设有杠杆,所述杠杆且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卡接有U型夹块三,所述U型夹块三的底部中心处设有拉索固定件,所述拉索固定件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拉索,所述拉索的底部设有重力置物篮,重力置物篮与支杆之间形成跷跷板结构,促使重力置物篮的重量越大的时候可将压块往上,重力置物篮内部的重量越小时,则压块对金属产生的压力越大,且重力置物篮的重量改变可在表盘上呈现,有利于判断驱动杆施压的重量,从而可判断金属弯曲度的使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紧固件和焊接材料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紧固件和焊接材料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67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