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6811.5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9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栋;冯英奇;田犁;林引岳;汪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B60S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卢炳琼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除尘 透明 装置 | ||
1.一种新型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包括透明基材、除尘电路、去雾电路、控制器及电源模块;所述除尘电路和去雾电路位于所述透明基材表面;所述除尘电路包括多个第一透明导电膜电极,所述去雾电路包括第二透明导电膜电极;所述控制器与电源模块、除尘电路及去雾电路均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电源输送至所述去雾电路的第二透明导电膜电极,并将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电源转换为多路相位不同的电源后分别输送至所述除尘电路的多个第一透明导电膜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电路和去雾电路贴置于所述透明基材的两个相对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包括玻璃和聚合物薄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透明导电膜电极依次间隔,且均呈蜿蜒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电极和第二透明导电膜电极的材质均包括氧化铟锡、掺铝的氧化锌、掺氟的氧化锡和掺锑的氧化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还包括DC-DC转换器,所述DC-DC转换器与所述电源模块及控制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电源转换成所述除尘电路的工作电压后输送至所述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电极的形状包括蜿蜒分布和螺旋分布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电极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电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电极的厚度。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玻璃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所述新型的除尘去雾透明膜装置位于所述玻璃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雾电路贴置于所述玻璃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681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常压烧结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热耐磨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