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7397.X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1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伟;李华伟;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豫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6 | 分类号: | A61K36/86;A61K35/742;A61K35/747;A61K35/741;A61K36/062;A61P31/20;A61P17/02;C12N1/14;C12N1/20;C12P1/02;C12P1/04;A61K35/64;C12R1/69;C12R1/68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彭魁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预防 治疗 结节 发酵 中药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及制备方法,是将多种微生物与中药原料发酵所得,其中中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药:升麻34~55份、葛根55~65份、荆芥15~25份、防风15~25份、连翘25~35份、牛蒡子20~30份、野菊25~35份、桔梗20~30份、杏仁15~25份、枳壳15~25份、紫草15~25份、蝉衣5~15份、地丁25~35份、蒲公英25~35份;多种微生物包括:米曲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植物乳杆菌。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相互协同,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多种有益菌修复胃黏膜损伤,使胃肠道黏膜上层细胞发挥免疫功能,病原体不能粘附肠壁,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牛结节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牛结节病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皮肤疙瘩病,是有一种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DNA病毒所致。多流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马达加斯加的地方的地方性疾病。在埃及和以斯列也出现过。本病已于2019年8月12日传入我国,这是我国首次确诊发生该病。病毒可在被感染牛的唾液中存在,该病可以通过被污染得环境感染。但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节肢昆虫媒介的机械传播,也就是蚊蝇的叮咬,所以在以往流行地区多发生在雨后的昆虫活动,所以说这种疾病与雨季有关。随着蚊蝇叮咬机械传播的病毒,通过白细胞相关的病毒血症在机体内迅速的发展。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为5%—45%,死亡率为1%—10%,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病牛消瘦,产奶量下降,以及皮张鞣制后发生结节处出现盂状凹陷或孔洞,使其利用价值降低,可造成极大经济损失。除黄牛·奶牛易感外,水牛、家兔、绵羊、山羊、长颈鹿等也可感染,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5周。患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牛的皮肤结节、肌肉、血液、内脏、唾液、鼻腔分泌物及精液中,病牛恢复后常带毒3周以上。
目前我国尚无该病的相关疫苗上市,治疗的原则以抗病毒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消炎控制感染为主,辅以环境消毒和生物安全的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及制备方法,通过多种中药原料药相互协同,与多种益生菌共同作用于病体,预防和治疗牛结节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将多种微生物与中药原料发酵所得,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升麻34~55份、葛根55~65份、荆芥15~25份、防风15~25份、连翘25~35份、牛蒡子20~30份、野菊25~35份、桔梗20~30份、杏仁15~25份、枳壳15~25份、紫草15~25份、蝉衣5~15份、地丁25~35份、蒲公英25~35份;所述多种微生物包括:米曲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植物乳杆菌。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升麻50份、葛根60份、荆芥20份、防风20份、连翘30份、牛蒡子25份、野菊30份、桔梗25份、杏仁20份、枳壳20份、紫草20份、蝉衣10份、地丁30份、蒲公英30份。
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份数分别取以下中药原料药:升麻、葛根、荆芥、防风、连翘、牛蒡子、野菊、桔梗、杏仁、枳壳、紫草、蝉衣、地丁、蒲公英,并分别粉碎,之后加水进行混合,得到中药混合物;
S2:分别选育米曲霉和黑曲霉,之后接种到S1中的中药混合物中进行第一次好氧发酵,得到第一次发酵物;
S3:分别选育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之后接种到S2得到的第一次发酵物中进行第二次好氧发酵,得到第二次发酵物;
S4:分别选育培养丁酸梭菌和植物乳杆菌,之后接种到S3得到的第二次发酵物中进行厌氧发酵,最后得到厌氧发酵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豫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豫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73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酚盐分解塔
- 下一篇:一种脱粗轻吡啶系统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