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弱围岩隧道塌穴泡沫混凝土回填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8177.9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7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泉;刁红国;崔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08;E21D11/18;E21D9/00;E21D20/02;E02D5/34;E02D5/68;E02D19/10;E02D27/14;E02D2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弱 围岩 隧道 泡沫 混凝土 回填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软弱围岩隧道塌穴泡沫混凝土回填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制作;2)人工挖孔桩开挖;3)钢筋笼绑扎;4)承台施工;5)隧道底部小型溶洞回填;6)隧道侧壁小型无水溶洞;7)拱顶裂缝施工;8)隧道拱顶小型无水溶洞回填;9)支撑墙预埋钢架施工;10)支撑墙与衬砌施工;11)二次衬砌施工;12)反压回填;13)隧道路基施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人工挖孔桩护壁采用装配式,并在其上设置泄水阀,可以根据孔周水量的情况随时开关泄水阀,保证挖孔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装配式技术的使用可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弱围岩隧道塌穴泡沫混凝土回填结构的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软弱围岩处隧道施工,包括隧道四周小型无水溶洞泡沫混凝土回填施工。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处于大规模的隧道建设中,软弱围岩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隧道建设者。软弱围岩隧道通常表现为围岩变形大,甚至破坏结构,发生坍塌等安全事故;施工进度缓慢,严重制约工程的工期。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隧道围岩特别是软弱围岩的变形机制、发展演化规律等认识不足,采取的控制技术与方法缺乏针对性等。
软弱围岩的力学特征及其变形规律是实现软弱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理论基础。软弱围岩具有强度低、承载能力差、粘结力差、遇水易软化、岩体结构面比较软弱以及容易导致滑塌等工程地质特点,因此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围岩应力调整的特征及其变形规律,合理选择切合实际的施工方式,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施工方案的选择可对控制隧道围岩过度变形、减少地表建筑物沉降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可实现软弱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
鉴于此,为了保证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充分发挥泡沫混凝土的优点,亟待发明一种简单有效的软弱围岩隧道塌穴泡沫混凝土回填结构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弱围岩隧道塌穴泡沫混凝土回填结构的施工方法,提高桥头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的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这种软弱围岩隧道塌穴泡沫混凝土回填结构,包括支撑墙、预埋钢架、桩基承台、装配式护筒、泡沫混凝土、预制板和人工挖孔桩,所述桩基承台底部设置人工挖孔桩,桩基承台上部设有支撑墙,支撑墙内设置预埋钢架,人工挖孔桩内设置装配式护筒,所述支撑墙一侧设有隧道,隧道底部设有预制梁和预制板,拱顶空隙、隧道底溶洞、拱顶小型溶洞和拱侧小型溶洞内浇筑泡沫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人工挖孔桩内壁设置装配式护筒,人工挖孔桩底部设置垫块,垫块上设置钢筋笼定型化胎架,钢筋笼定型化胎架由底板及预埋套筒组成,预埋套筒分布在底板上,预埋套筒上设有纵向主筋,人工挖孔桩内设置钢筋笼,钢筋笼由纵向主筋和螺旋钢筋组成,钢筋笼上部设置桩基承台。
作为优选:装配式护筒由四块弧形板拼装而成,每块弧形板两端各设置耳板,耳板上设置螺栓孔,弧形板之间通过耳板螺栓连接;弧形板中部设置泄水阀及固定锚杆。
作为优选:所述预埋钢架上设置墙体锚杆,预埋钢架与隧道拱架焊接固定,隧道拱架位于喷射混凝土中,喷射混凝土内侧设置二次衬砌,支撑墙外侧设置反压回填土,支撑墙顶部及两侧设置药卷连接锚杆。
作为优选:所述桩基承台一侧设置预制梁,预制梁下部设置预制梁地锚,预制梁上设置预制板,预制板上设置片石混凝土,片石混凝土上设置路基垫层,片石混凝土两侧设置排水沟,二次衬砌底部两侧设置排水管。
作为优选:预制板下部有隧道底溶洞,预制板上设置第二小导管,隧道底溶洞内设泡沫混凝土。
作为优选:隧道拱侧有拱侧小型溶洞,拱侧小型溶洞处支设拱侧预制板,拱侧预制板下部布置临时支撑,穿过拱侧预制板向拱侧小型溶洞处打设有拱侧中空注浆锚杆,拱侧小型溶洞内灌注泡沫混凝土。
作为优选:隧道拱顶有拱顶空隙,隧道拱顶空隙处安装顶封板,顶封板通过固定螺杆固定于软弱围岩上,在顶封板处打设有第一小导管,拱顶空隙内灌注泡沫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城市学院,未经浙大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81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C-DC电源变换器
- 下一篇:数据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